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四百四十八章 聲北擊東(第2頁)

 儘管前幾日楊清領著兵馬收集了一批糧草,但漢軍畢竟有兩萬多人,每天人吃馬嚼,耗費甚多,是以這將是漢軍最後一波大的攻勢,每個動作都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堅持的越多,這次北伐的戰果就越大。

 “謹遵丞相軍令。”眾將明白這個道理,早就盼著這一天的到來,此刻聞言真是激動萬分,皆大聲地回道。

 兩日後費曜、郭淮、秦基各自從郿城、陳倉、武功撤出的消息傳至安陵,早已將一切都準備好的楊清當即領著五千多騎兵向渭水趕去。

 費曜三人撤離城池的時候是經過精心部署的,第一個撤離的是費曜,他率兵出城後當即向陳倉靠攏,以接應郭淮。等到二人會合之後再一起向武功進發,秦基將在那裡等著他們。

 趙雲本想趁陳倉魏軍撤離暫成孤軍之時,以優勢兵力攻打他們一下,哪知魏軍相互接應、防守嚴密,沒能給他機會,故而他只得暫時看著他們離去。

 郭淮撤離之時只象徵性地在陳倉留下了數百老弱病殘,故而等趙雲派兵攻城時,他們根本未做抵抗就直接打開城門投降了。

 趙雲留下兩千軍防守陳倉,自己則帶著剩餘人馬朝郿城趕去。哪知郿城也如陳倉一般,只有數百魏軍留守,是以趙雲也是兵不血刃地就將郿城收復。

 陳倉和郿城都是依靠渭水而築的堅城,漢軍之前攻打了許久都未攻下,如今卻這麼容易就被收復,這讓不少將士一時間感到甚是夢幻,搞不清楚魏軍為何要主動棄守二城。

 底下的軍士摸不著頭腦,趙雲和鄧芝卻明白其中緣由,他們知道若不能擊敗郭淮等人徹底奠定這次北伐的勝局,那麼陳倉和郿城這兩座漢軍渴望許久的重鎮最後也還是會得而復失的。

 因此趙雲鄧芝二人並沒有在郿城多做停留,同樣讓一名偏將領兩千兵馬守城,他們則率領剩下的六千兵馬向武功追去。

 便在此時,郭淮、費曜二人已率軍趕到武功,安頓好兵馬後,秦基將二人引到武功縣寺大堂,屏退了左右,打算悄悄商議接下來的計劃。

 “郭使君,按照大將軍的命令,我們三支大軍會合之後,某與費將軍麾下的兵馬就將由使君統轄,之後如何行事還請使君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