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漢相(二)(第2頁)
“大善,幼常今夜之言甚和我心。”諸葛亮對馬謖的判斷也是極其贊同,可以說與他是不謀而合。
諸葛亮又對馬謖勉勵了一句。“日後還望你多多為我排憂解難、拾遺補缺呀。”
也不知為何,先帝臨終前對自己說幼常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先帝一向以知人善用著稱,自己對他的囑咐也是銘記於心,這些日子對幼常的使用也是頗為謹慎,但還是希望能多給幼常一些機會,畢竟他的才能在朝中還是處於上游的。
如今大漢人才凋零不復往日興盛之勢,尤其在軍略方面有過人之處的人更是少見,幼常在兵事上的造詣足以說明他的可造之處。
人才不一定全是天資卓絕之輩,後期的培養也是極其重要的。開府後,將幼常調入丞相府也是存了對他耳提面命、悉心教導的意思,今夜他的表現就足以稱讚,日後未嘗不能把他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想到這裡諸葛亮談興更隆,二人又聊至天微微發亮才各自散去歇息。
第二日上午,諸葛亮將府中之事安排完畢,又對丞相府長史王連交代一番,在正午前回到了自己家中。
“阿郎回來了,我還以為夫君忘記自己還有個家呢。”諸葛亮一進家門,諸葛夫人就望著他似笑非笑地打趣道。
自先帝賓天后,為了穩定朝局、安定人心,諸葛亮在外人面前常以嚴肅穩重之態示人,只有回到家中他才能有機會放鬆一下,因此他夫婦二人時常還和少年時一般相互戲笑。
諸葛亮也深知自家夫人深明大義,是個天下少有的賢內助,她是萬不會怪自己偏重國事、疏忽家事的,這只是夫妻之間的情趣。
“夫人說笑了,我怎會記不得你和孩子們呢?”不過諸諸葛亮還是趕緊上前握住自家夫人的手賠禮道。
“大人。”此時諸葛夫人身旁的兩名年輕男女對諸葛亮齊聲見禮道。
“嗯。喬兒、果兒你們兄妹這些日子在家中可好?”
原來這二人是諸葛亮的子女。
年長些的男子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喬,字伯松,他本是諸葛亮在江東為官的兄長諸葛瑾的二子,因諸葛亮夫妻成婚多年只生下一女,故而將諸葛喬過繼到自己膝下以承血脈。
這叫作果兒的年輕女子正是諸葛亮的女兒諸葛果,比諸葛喬小三歲,她也是前天在陳家村見楊清說出真相而在車中發出驚訝聲的女子。
而車中那位夫人正是諸葛亮的妻子黃氏,小名月英,她母女二人前天正好在自家莊園中處理完雜事正欲返城,不想竟遇著村中有命案發生。回城途中,諸葛果還想將楊清舉薦給諸葛亮,但被黃月英按下待過些時候再做計較。
見父親詢問,兄妹兩人自是稱好,擁著諸葛亮前往飯堂用飯。今日黃月英親自下廚做了一桌吃食,正要和自家夫君、兒女吃個團圓飯,以享天倫之樂。
雖說這個時代的人多是一日兩餐,但富貴人家自是不用刻意如此。諸葛亮為官清廉、不治產業,其家人也是生活簡樸,無奢靡享受之風,但他畢竟乃一國之相,俸祿萬石,再加上劉備劉禪兩代天子賞賜頗多、恩遇隆厚,所以吃喝卻是不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