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655章 種田爽文,《林之洋漂流記》(第3頁)

  儒家講究的是“編戶齊民”“化民為一”,一片土地從併入中華文明土地的那一刻開始,地上的百姓也就是中國人了,將這些人治理好,成為國家的一份子才叫本事,至於掠奪一塊土地,立刻將上面的人口全部變為奴隸,這真不是儒家文明所推崇的。

  即使是明代讀者也很難接受魯兵遜這種侍強凌弱的主角。

  王文龍剛開始還拿了《魯濱遜漂流記》的框架,後續情節則越寫越是自己的味道,他在島嶼上引入了各種勢力,還加入了土人之間的鬥爭,一切都是為了換地圖和製造更多矛盾,引出更多情節,而不是像原著一樣主角在建立了定居點之後就變成了流水賬。

  閔夢得和熊廷弼正為新小說入迷,最新一期《蘇州旬報》也從江南傳入了京城,兩人驚喜的發現,《蘇州旬報》的長篇小說板塊新刊登的作品正是《林之洋漂流記》,王文龍的書稿本來就是為了這報紙連載而寫的。

  大明百姓還是第一次看這類種田流小說,最新一期的《蘇州旬報》出版之後,《林之洋漂流記》很快在小說讀者之中引起熱議。

  閔夢得也在京城的報紙上撰寫評論:“《林之洋漂流記》此書近日連載,餘有幸先看了部份書稿,除開情節引人入勝之外,我以為此書還是幻想作品的一類新嘗試。自臨川派興盛以來,作品背景常在‘檀槐國’‘東郭國’,設烏有之鄉、未名之所作為背景,其目的乃是以一虛幻時空而承載作者的真實想法……人各有其所想,念想太過充實,以至必須發於筆尖,而翻遍古書又無一朝代可以對應,不寫烏有鄉又該如何?……而王建陽此書卻提供另一思路,作品背景可以不在烏有之鄉,而是虛指一海島……於此島上,林之洋正是王建陽內心投影之對應,他教民農桑、興修水利、審判冤獄、懲戒奸邪、鋤強扶弱、開疆拓土……這樣爽快事,自古世上何曾有一人可以獨享?而王建陽介林之陽之耳目,帶我等讀者共享其樂,讀此書,真大快人心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