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695章 竟陵派和公安派
就在王文龍專心寫劇本的時候,他的作品《長相思》已經悄然跨過了老鐵山水道,在山東登陸了。
《長相思》作為納蘭性德詞的代表,是一首非常成熟的清代“性靈派”作品,清代“性靈派”比起此時文壇上的“性靈派”範圍要大,主要是吸納進了“竟陵派”這一風格。
此時“竟陵派”這個名字都還沒有出現,要等到兩年後譚元春、鍾惺兩個湖北竟陵人合著《詩歸》點評天下文章,引導海內詩人學習他們的寫作方式,竟陵派才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
明末的詩文改革最早是從前後七子的“復古運動”開始的,在復古運動之前,明代的詩只有粉飾太平的宮庭詩、表達個人志向的勵志詩等少數種類,完全不成體系,其精彩程度不要說和唐朝比,連宋、元都遠勝之。復古運動後,天下文人都開始學寫唐宋文章、詩詞。
萬曆二十四年,袁宏道為代表的公安三袁登上歷史舞臺,袁宏道在湖北提出寫詩應該多用“本色獨造語”,袁中道在京城寫成《論文上》《論文下》,以嚴密的邏輯攻擊當時文壇一營文字全學唐宋的風氣,漸漸吸引了一批追隨者。於是以袁宏道的“性靈說”為理論基礎,“性靈派”或是以袁家三兄弟祖籍公安命名的“公安派”縱橫天下十多年。
而到了萬曆二十五年以後,公安派其實就開始走下風,主要原因是公安派的干將漸漸離世,再加上政治風氣的收緊,許多人都退出了公安派的創作。
此時公安派的領袖中:袁宗道、江盈科過世,李卓吾自殺,黃輝、陶望齡投身朝堂放棄創作,袁宏道也回到湖北公安,公安派的創作風格轉向山水田園詩,已經進入沒落階段。
伴隨的時代背景是隨著萬曆朝堂黨爭的爆發,大量文人對現實感到苦悶,只是在詩文之中“抒發靈性”已經不符合他們的要求,文人需要更強的內心情感表達。
再過兩年出現的“竟陵派”就是在這種需求之上誕生的產物。
竟陵派同樣主張“獨抒性靈”,和公安派的文學理論基本一致,唯一卻反對公安派平易近人的文風。他們號召使用“幽深孤峭”來矯正公安派的“膚淺”,寫出來的東西都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