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697章 詩壇新領袖(第3頁)

  明代的詩壇正站在需要改革的關口,正缺一個指導思想來引領,鍾惺的此文一出,立刻引起詩壇大討論——“竟陵派”的土壤正在慢慢形成。

  在這一派中,王文龍居然成了開山祖師,甚至有教主地位,因為他的詩詞風格在竟陵派作品中顯得太過於出彩。

  竟陵派的大多數詩詞都喜歡挖掘作者內心的小情緒,古怪無比,雖然在明末得到文壇追捧,但實際上能夠看得懂和接受的讀者並不多。而王文龍的詩詞卻無論是竟陵派還是普通詩人,全都愛讀愛看。

  於竟陵派來說,王文龍的作品正好向大家表明,根據竟陵派的創作方法寫出來的詩也可以是眾人都能接受的神作。於其他人來說,王文龍的詩則比竟陵派的其他詩歌好接受的多。

  海內文人都瘋狂了,追著王文龍的幾篇詩詞仔細研究,甚至直接步韻——就是直接將《長相思》的韻腳拆出來,每一句都用和王文龍同樣的韻。

  韻腳限制了用詞,這樣步出來的詩詞和原詩詞真正是氣脈相通,乃是最快速學習某一作品風格的方法。

  如果說前後七子是三十年前的詩壇領袖,公安三袁是近十年的詩壇盟主,那此時此刻大明的詩壇風向標就是王文龍無疑。

  從書院到地頭,從閨中才女到窮酸秀才,但凡對詩文有所追求的,全都捧著王文龍的作品仔細研究。

  儒林外史之中的詩詞也被拆了出來,這也是清代的作品,其中的詩詞也帶有清代性靈派的神韻。

  只不過即使這樣王文龍的作品數量還是太少了,全加起來不過十幾首,讓想要學習王文龍寫作手法的人感到十分遺憾。

  明代詩壇在經歷復古運動之後一步步發展,創作者終於要從各種詩文格式之中走出來,轉向表達自己的思想,而王文龍無意間為這條詩文的發展道路指明瞭方向,在整個詩詞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