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899章 荒年慘況
熊廷弼之所以建議王文龍在寧遠賑災,是因為這裡是山海關,溝通整個遼東的要地,這裡的商人吃的都是賣入城市的糧食。若是城中缺糧,商人就不會從山海關出關了。
缺少了商人,如祖天定家中種出來的藍草就沒地方賣,會使得很多地主斷了財路。
地主的財路一斷,下一季的糧食種植也就沒人組織。
王文龍第一批運來的糧食有一萬兩千石,是遼東接收到的最大一筆私人援助,著實救了本地之急。
流民每天只需要十兩米就能夠吊命,一萬兩千石糧食,可以讓寧遠附近接近十萬流民吃上一個月。後續還能送到的八千石糧食,足以讓寧遠城挺過災荒。
但地方上的情況卻遠沒有這麼好。
不是所有遼東人都有機會跑到寧遠這樣的大城市來討飯的。
各地的都護衛所都在爆出慘劇。
廣寧衛鎮夷堡,衛所兵張天福家,一對夫妻兩個兒子,一家人原本為本地旗官耕種土地二十畝,遇到天災而顆粒無收,本地旗官免了他今年錢糧,但又遇上韃靼入寇,遼東新派增餉加到了張家頭上,張家根本交不上糧食,衛所裡要求張天福不出糧食就去服徭役,將糧食押送往定遼。
張天福連出徭役自帶的口糧都湊不齊,張天福想到死在半路上,朝廷會有些撫卹,思來想去,他一粒糧食也沒帶便參與運糧。
路上張天福先是靠同去的衛所兵接濟了幾頓飯,接著便是靠乞討,最終在遼河畔餓的不行了,想著為家裡妻兒掙一份撫卹,終究是沒有敢劫糧。張天福求押運的官長給他寫了個運糧途中病故的文書,便在遼河畔自盡。
巨流河一帶的長山堡,鎮守兵丁陳、梁兩家兒女結為娃娃親,餓的實在沒有辦法,兒子女兒更因飢餓而病入膏肓,兩家互相約定,誰家的孩子先死,便分食其屍而活命。陳家的女兒先撐不住,於是陳家取一紅布其屍體面部,之後兩家人舉火而齧其屍體。
撫順會安堡,有貧婦王氏丈夫在外當兵,王氏在家中耕種,當年顆粒無收,兩小兒飢餓已極。王氏家中接近斷糧,她將最後糧食留給孩子,自己幾天沒有吃飯而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