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二章 小說盛世(第2頁)

 

    這樣一來三國、水滸這些一個也逃不掉。
 

    到了永樂年間,禁令還加強了,“但有褻瀆帝王聖賢之詞曲、駕頭、雜劇,非律所該載者,敢有收藏、傳誦、印賣,一時拿送法司究治。”
 

    “但這等詞曲,出榜後,限他五日,都要乾淨將赴官燒燬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殺了。”
 

    所以像許多穿越中穿越到明代中早期還敢抄賣錢的基本上都是作者臆想,第一次大規模刊刻三國要等到嘉靖年間,而且還是司禮監經場率先公開刊刻之後民間才敢接著刻起來,而且還要寫明是“司禮監經場本”來推卻政治責任。
 

    在這之前的將近兩百年時間裡三國水滸這些明代初年的基本都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流傳。
 

    到了此時的萬曆後期,嘉靖朝的文學鬆綁後又發展了幾十年,明代早期的禁令才已經基本上被廢除。
 

    印刷技術的發展也使得印書成本降低,普通百姓也買得起書,百姓看不懂夫子文章,但是對的需求正在急速擴大。
 

    市面上已經出現了書坊主若要“售多而利速”,那麼“賣古書不如賣時文,賣時文不如賣”的局面。
 

    對於抄書,王文龍沒有什麼心理負擔,他上輩子就是從一無所有混過來的,在他的理念裡為了生存什麼事情都能做,要沒有這樣的想法他上輩子只怕早就餓死了。
 

    看著自己寫在草稿紙上的書名,王文龍開始想自己要抄哪本書。
 

    這幾天的時間王文龍也到市面上看了一些這時流行的,對照自己記憶中的中國文學史,王文龍很快弄清了此時在文學史中的年代。
 

    這年代的發展階段還相當早期,內容非常粗糙。
 

    現在市面上流行的按大概的區分可以分為文言和通俗兩種。
 

    兩者的主要差別就是所用的語言。
 

    文言用文言文寫成,取法酉陽雜俎、世說新語等古人的筆記體文學,讀者是稍有古文功底的士人階級,比較高級。
 

    而通俗則用此時的白話文寫成,如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等,格調低一些,但是販夫走卒都能讀懂,銷量是文言的好幾倍。
 

    王文龍思索一陣,先把文言聊齋志異給劃掉了。
 

    文言當然可以抄,現成的就有聊齋志異和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三本書,這幾本書的水平都非常高,寫出來必然大火,可問題也正是三本書的文言功底太高了,王文龍怕貿然抄出來萬一火了自己得了個名士的名聲,以後跟別人對話說不定就要露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