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238章 即視感

    “靜觀先生,前邊就是廈門城了。”
 

    王文龍點點頭向遠處眺望而去,就見在空曠的土路上,兩邊出現了一些草棚子,再往前就是城牆。
 

    一行人走進關廂,耳邊聽到的最多的就是招工喊聲。
 

    “有沒有會莆仙話的只要會莆仙話的”
 

    “要女人,能生養的,是不是泉州人沒關係。”
 

    “”
 

    王文龍總算明白為什麼這麼多店鋪了,全都是人牙開的。
 

    衙門給的移民條件是人銀三兩,三戶牛一頭,但在如此多災民的情況下這條件自然而然會打折扣。
 

    這些難民在福建已經活不下去,只等著去大員開墾還有一口飯吃,不給錢都幹。
 

    不少人直接做起二道販子,通過各種途徑把安家銀剋扣了,然後直接招募這些窮苦的難民過海峽。
 

    更有甚者,直接買賣人口,主要是買女子。
 

    大員島上女子奇缺,別姓後世臺灣流傳“有唐山公沒有唐山嫲”的說法,說什麼明清去臺灣開墾的都是青壯年男性,而他們的配偶大多是臺灣原住民,看看歷史文獻就知道,光是在鄭成功時期臺灣的漢族人數就超過二十萬,而臺灣原住民人數才不到十萬,而且彼此之間還經常鬧出矛盾,能夠做生意就不錯了,漢族男子娶原住民女子為妻的比例少之又少。到清末臺灣島上的人口更是已遠遠超出了原住民女子數,靠原住民女子根本生不出那麼多人口。
 

    事實上大多數開墾臺灣的閩人男子找的也是從福建“過唐山”移民過去的福建女子做配偶。
 

    不過在開臺初期有膽量渡海的女子實在是少,許多開墾村子都急缺女性。
 

    從碼頭出發走到關廂也有個二里多路,抬著沈宜修的頭轎轎伕走累了,叫旁邊人頂上換個肩膀,他拿斗笠扇著風,看著旁邊陪走路的衙役,又看看王文龍和善,笑著打聽道“老爺和幾位公爺想是要去看夏教信徒出海吧。”
 

    王文龍問道“你也知道今天夏教要出海”
 

    那轎伕頭子道“這是自然,冬半年敢過大員的也就是三一教的人了,如今說著為了緩解災情,一船船的把人往大員送呢。”
 

    臺灣海峽最適宜航行的時間是夏半年的前五月,無風無浪,冬半年的風浪無常,只有三分之二時間段能正常航行,最危險的是農曆六七月,那時出海很容易碰上臺風和黑潮,哪怕是老海主也不敢走。
 

    王文龍問道“你們在廈門待的時間久,過大員海上風高浪急,那些去開墾的人會不會怕的不敢去”
 

    “怕是怕,”那轎伕說,“可總比餓死好不是,過海的確九死一生,但據說只要成功登陸那就不愁了,第一年開墾土地,第二年就能種一些糧食,大員島上的土地可是肥哩,溪水又有,再也不怕受饑荒的了。像如今這般的年景,我要沒有這幾頂轎子做買賣,說不得也拼上性命去過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