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589章 皇家殖民(第2頁)

讓萬曆皇帝投資去進行海外貿易,乍聽之下幾乎天方夜譚,但仔細想想,卻又似乎真能夠實行。

海外貿易的利潤頗高,說不定真能夠讓萬曆皇帝動心。

對於葉向高來說,反正進到皇帝口袋裡的錢也拿不出來,哪怕皇帝投資海洋貿易把錢全部虧掉對於東林黨也沒什麼損失,更重要的是萬曆皇帝投資海貿,說不定就會把他的精力都放在海面上,能夠少折騰一點大明的士紳。

不過在場一些文人卻立刻表示反對:“這豈不是要讓聖上去與海商爭利?”

王文龍搖頭說道:“航海有大利,這種利益並非定額,投資越多,盤子只會越做越大,沒有什麼爭不爭利的說法。有關此事的詳細講解,我在《國富論》中已經闡明,先生可讀過此書再與我辯駁。”

王文龍一句話就把反對此事的聲音給壓了回去,這個反對萬曆皇帝參與海貿的文人顯然是和大海商有所瓜葛,怕皇帝參與海貿之後會搶佔世家大族的利益。

明代的文人就喜歡用與民爭利這一套話術來避免皇權插手地方管理,然而他們的這種經濟觀念放在收稅上是正確的,放在皇家投資興辦產業之上卻是完全錯誤。

“天下財富只有一定數量,皇帝拿的多,百姓就拿的少”完全是基於小農經濟的經濟學觀點,實際上皇家和民間一起參與某項產的投資,良好的情況下會使得這項產業的資本大量增加,幾乎必然帶來產業水平的進步,整個產業的生產效率都會進步。

就比如說永樂大帝投資的鄭和下西洋,朝廷的大量投資直接把大明的航海水平提升了一大截,培養了許多航海人材,使得這之後的福建海商可以憑自己的能力遠販東西二洋。要知道在大明早期也是實行海禁的,福建航海人才一度斷檔,鄭和下西洋之後福建海上的走私貿易才得以發展起來。

當然反面例子也有,就比如萬曆皇帝辦的皇店,表面上說的是由皇帝投資到各地去開店,實際上每到一地皇店就會欺行霸市,搶走過去正常經營商人的生意,使得許多地方都變得市面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