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春歸 作品

第435章 為什麼墨寶會成為小藕精了(第2頁)

 明白了這些底層邏輯,家長就容易在笑不出來的時代困境中,找到笑得出來的養育方法。

 夏瓊依只覺得醍醐灌頂!

 林維榮也堅持認為:

 社會的確處在一個飛速變化的時代,但不管怎麼變,家庭這個人格加工廠的功能不變,以始為終,知識、能力和品格培養齊頭並進。

 家長不只是孩子的作業批改助手和首席心理諮詢師,在家庭裡,還要有意識、有能力加強博雅教育、通識教育、全人教育、利他精神培育,等等。

 還是那話,孩子人格培養的背後,考量的是家長的人生功底。

 物質上升的速度超越了精神上升的速度,的確是整個時代的問題。

 如果父母這道屏障,或者說是救命稻草不覺醒,不成長,太想直接消滅掉問題,那麼不管是在學校接受教育,還是在家上學,不管是上幾年級,構成孩子人格的“身”也就是行為行動、“心”也就是情感情緒、“靈”也就是智慧理智,都會分家。

 所以,在家上學還是在校上學,都只是形式,其本質是育人。只要能育好人,在哪上學不重要,上幾年級也不重要。

 因為孩子有其自身能量,孩子的世界本沒有適應和叛逆兩個詞,全看養育者如何疏導、引領。

 孩子遇上的各種問題,都能被父母看見、接納、尊重、包容、支持,這些歸屬感的來源充足,直接作用於整個家庭組織的效能,孩子就能度過難關。

 張成嘆:

 原生家庭教孩子什麼,孩子就習得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攜帶著原生家庭的密碼在行走。

 孩子與父母的合作是第一份人生合作,合作模式是祝福還是詛咒,是現場直播還是反覆重播,都至關重要。

 大自然也很有耐心,父母所有不願意療愈和成長的,都會傳給孩子,這就是代際傳承。

 所以,父母必須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父母的自我成長、修復、療愈永不停歇,足夠堅定,才不會去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