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訓練和實戰(第2頁)
士兵當然說怕,但是一個名為錢武的伍長的回答,讓他陷入深思:
“回到衛所怕被抓,但更怕剛分下來的地沒人種。”
“要是俺死了,那地不是白分了?”
“怎麼也得留個種,以後讓俺的娃兒種。”
“要不是長官鼓勵俺當軍官,俺也跑回去成家生娃了。”
北直隸在推行涿鹿區的政策,籌建議會、衛所改制的事情,張永安是知道的。
但他實在沒想到,這件事會影響巡捕營的戰鬥力。
據他所知,在巡捕營從軍的士兵家裡,普遍受到了優待。有很多人家裡被評為世襲軍士,軍戶也都分配了三十畝以上土地。
所以張永安之前,是認為這些士卒是應該盡忠報國的。卻沒想到有些士兵逃亡,正是因為被分了地。
這讓他一時陷入深思,感覺荒謬的同時,又覺得很有道理:
『地都分下去了,要是沒有子嗣繼承,以後豈不要給別人?』
『難怪那些士兵拼著受懲罰,也要先逃回去。』
一時之間,他也不知道應該處理這件事情了。
只能以指導員的身份寫個報告,向上級護軍闡述士兵的心理狀態。
這份報告,一路上報到徐光啟案前。
卻是徐光啟此時也在疑惑,他對巡捕營士兵夠好了,為何還有人逃亡?
原本他以為是這些士兵沒有忠義之心,打算讓護軍加強忠義教育。
看到張永安的報告,才明白有些士兵是擔心上戰場死了,急著回家留種。
這讓疑惑得解的同時,感覺有些慶幸。
幸虧這次叛亂已經基本平定了,若是建虜來襲時發生這一出,被他寄與厚望的新軍豈不要出大亂子?
所以,他命人給張永安記了一功,同時認識到護軍體系的重要性。
若非皇帝堅持讓護軍體系深入中隊,不惜以中隊長兼任指導員的形式完成這個編制,說不定就沒有人關注士兵的思想動態,無法知道士兵逃亡的原因。
不過這麼多中隊長兼指導員,只有張永安發現這件事。說明大部分指導員還是做得不稱職,沒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所以他寫了一份奏疏,和這篇報告一起呈給皇帝,請求多派些識字的文職軍官擔任指導員。
要是以前,朱由檢是真派不出人來。武學培養的識字學生,大多被他放在了御營擔任護軍。
不過這次亂民對大學城的圍攻,刺激到很多學生。有些學生憤怒於同窗好友的傷亡,想要從軍報仇。
所以朱由檢下了中旨,允許巡捕營從學生中招募文書,並且讓這些文書擔任見習指導員。
只要表現合格就能轉正,授予從九品護軍少尉身份署理指導員。以後再進軍校學習,完成相關培訓。
顧炎武雖然沒有同窗好友死於這次叛亂,但他在經過這場戰鬥後,著實對軍隊有了興趣。
再加上見習指導員允許退出,所以他在見到巡捕營招募文書的告示後,主動報名參與。
因為他曾經寫出過《軍制論》,在保衛清華園的戰鬥中也算立下功績。徐光啟對他很是欣賞,特意安排到張永安的中隊。
張永安對顧炎武沒有什麼印象,但是顧炎武卻曾經在箭塔上,看到張永安率著士兵巡邏。
他對這個能以身作則的中隊長印象頗好,在知道對方是張學顏的後裔後更是另眼相看。
兩人可謂是相談甚歡,張永安也把很多文字工作交給了顧炎武。
一箇中隊的文字工作說多不多,但是說少也絕對不少。
尤其是這次發生了士兵逃亡的事情,徐光啟要求各隊統計名冊,把實到人員列出來。
並且讓指揮軍官和護軍軍官上報軍功,給表現優異的士兵授勳。
同時要對錶現優異的隊伍,進行整體表彰——
這是相比舊軍最大的不同,新軍不重視斬首記功,更多是按任務完成情況。
把立功的將士看做一個整體,記錄集體功勞。
張永安這次作為抵達大學城的先頭部隊,就因為表現良好記了集體一年功——
中隊裡每個參與這次行動的人都減去一年磨勘期,優秀人員還有個人功。
例如張永安就因為那篇報告,被徐光啟下令記了一年功。
他對說出那番話的錢武也很是感激,對這個因為受到自己鼓勵、留下來沒逃跑的伍長很是看好。認為這個人能克服害怕、慾望等情緒,將來可能成材。
所以他把錢武寫進了有功人員名單,認為以錢武的表現應該受到表彰。同時推薦錢武進入巡捕營教導隊,讓他有更好的條件學習,方便以後考軍校。
顧炎武在文書上看到的,就是這些密密麻麻的名單和文字。從沒有接觸過這類工作的他,對此咋舌不已。
他本來以為一個百人隊的文書工作沒有什麼難的,此時才認識到自己小覷了這件事。
如果不認真去做的話,他連文書的本職都做不好,更別說擔任見習指導員、做好士兵的思想工作了。
再看到這次出兵消耗的糧食、油料等物資,他更是感覺到軍隊的耗費之大——
一場一彈未發的戰鬥,都要消耗這麼多。士兵立下功勞,也需要朝廷賞賜。
如果戰鬥激烈些,估計耗費會更巨。難怪朝廷要加徵遼餉,當今皇帝要徵收有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