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訓練和實戰(第3頁)
不過看著張永安對麾下士卒大多是記功而沒懲罰,甚至連逃亡的士兵如何處罰都沒提出意見,顧炎武提出疑問道:
“《紀效新書》說:凡行列不齊,行走錯亂,擅離隊伍……俱治軍法。”
“為何張中尉對這些人,沒有提出懲罰?”
張永安有些為難道:
“這些人逃亡事出有因,巡捕營也沒定下如何處置。”
“本官打算等上面定下了,對他們一併懲罰。”
顧炎武對此搖頭道:
“不然!”
“賞功的同時必須罰過,才能讓士卒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不能讓他們覺得逃亡也無所謂,大不了就是沒功勞。”
說著,他還抨擊徐光啟,認為這個人太軟弱:
“要我說,徐學士就是太文氣、治軍還不夠狠。”
“若是有士卒開始逃亡時,就殺幾個逃亡士卒祭旗。”
“這次逃亡的士卒,也不至於這麼多。”
張永安聞言反駁道:
“軍法要由軍法官執行,這是陛下定的。”
“難道要像舊軍那樣,對士兵隨便砍頭、體罰?”
“新兵訓練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件事,有個軍官把練不好隊列的士兵吊起來,結果曬死了幾個人,險些引發大亂。”
“陛下知道後很是生氣,規定由軍法官執行軍法,普通軍官只能對士兵關禁閉。”
“後來還是徐學士請求,才給了軍官鞭刑權力,並且限定為十鞭。”
“這是陛下的仁德,難道你不滿意?”
顧炎武對皇帝如此仁德,還是很稱讚的。但他年輕氣盛,忍不住反駁道:
“陛下的仁德是仁德,但是你們執行時也要有方法。”
“陛下說用軍法官,你們多設些軍法官不就行了?”
“《孫子兵法》曰: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陛下給新軍這麼優厚的待遇,可不是為了養一支不可用的驕兵。”
張永安聽著這番話,雖然對他抨擊徐學士感到不滿,但是其中的一些言語,也讓他受到觸動。
如果一味待士卒優厚,順著他們的想法來,可不是會養出一支驕兵,以後無法使用?
想到唐末五代的驕兵悍將,張永安覺得應引以為戒。他就是想要立功封爵,也不希望像唐末五代那樣,將領被士兵裹挾。
所以他壓下心中的不快,和顧炎武認真交流。按照顧炎武的想法給一些犯錯的士兵懲罰,並且合作撰寫了一篇報告,說明增加軍法官的必要性。
徐光啟這個時候,也在思索如何處置逃亡的士兵。在看到這篇報告後大受觸動,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太仁慈,以至於士兵有恃無恐。
所以他提議增加軍法官,並建議設立軍法隊,加強對士兵的懲戒。
同時,他還總結了這次出兵的經驗。認為巡捕營的騎兵應該集中起來,設立幾支騎兵大隊,方便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快速出動。
並且各大隊還要加強後勤,要設立專門的運輸中隊,增加騾馬大車、用於運輸輜重。
可以說,這次出兵平叛,巡捕營雖然功績寥寥,卻把平時訓練時沒有發現的一系列問題,都察覺了出來。
朱由檢同意了徐光啟的意見,給巡捕營增設了軍法官,並且設立了憲兵隊。方便執行軍法,在軍官指揮下懲戒士兵。
對於巡捕營要設立騎兵大隊的請求,他在皺眉之後,也同意了下來。
雖然騎兵的花費比較高,但是巡捕營作為他寄予厚望的新軍,編練騎兵大隊還是應該的,可以摸索騎兵戰法。
不過,因為戰馬的缺少,他打算把一些不合格的戰馬撥給巡捕營,讓他們和勇衛營一起摸索騎馬步兵——
用馬匹行軍代步,作戰時則下馬用火銃。
這樣的騎馬步兵,被朱由檢按照自己的習慣稱為龍騎兵。對外的說法是允許使用火龍做軍旗,所以賜下這個名稱。
至於運輸中隊的請求,朱由檢沒有同意。他擔心大隊下面的中隊多了,對大隊的軍官要求會太高,找不到那麼多合格的軍官。
所以他限定了一個大隊下屬五個中隊,只是把支援中隊改為支援保障中隊,在裡面增設幾個運輸隊和工兵隊。方便他們在運輸輜重時,幫炮兵運輸炮彈,更便於相互協作。
支援保障中隊的規模比較大,能達到將近二百人。大隊的規模也因此進一步膨脹,由六百六十人增加到七百二十人。
這樣的大隊戰力,超過大明的千戶所。但是能否戰勝建虜的牛錄,還需要實戰演練。
朱由檢對此沒有底,所以他下令讓劉興祚把安東都護府和寧遠伯國招募的生女真按建虜戰法編練,至少要練出一支三百人的牛錄,在明年春天調到天津,和巡捕營進行實戰演習。
至於巡捕營現在也不能閒著,朱由檢讓從東寧回來的營造研究所工程師繪製設計圖,讓巡捕營修建一個千人稜堡,作為駐紮在京西的兵營。
同時要演練稜堡攻防戰法,給明年去大淩河修建稜堡的霍維華做參考。結合大明面對建虜時的守城經驗,適當改進稜堡。
在經過半年多的基礎訓練後,巡捕營新軍開始轉向實戰演練,為明年的己巳之戰做準備。(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