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兩位元士的奮鬥
“顧兄,恭喜!”
“有了元士身份,兄臺就不用在科舉上費心了。”
看著遠去的中使,張永安向他賀喜道。
他是實在沒有想到,自己和顧炎武撰寫的文章,會被皇帝看到。
自己又被記了一年功不說,指出問題的顧炎武,更是被皇帝追敘守衛清華園、寫出《軍制論》的功績,特賜元士出身。
元士可是有國士之稱,十六歲的元士,是當今元士中年齡最小的。
顧炎武經此一遭,必然名聲大噪,被朝野上下審視——
誰都會感到奇怪,這個年輕人有什麼本事,被皇帝如此厚待?
顧炎武此時也有些懵,因為他從沒有想過,自己會被特賜元士出身。
對於才考上秀才兩年的他來說,現在想的是如何在鄉試中舉。進士、元士的事情,從來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而且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在守衛清華園時只是出謀畫策,根本就沒有親自上陣。
指出巡捕營新軍的問題,也不過像寫出《軍制論》一樣,故發奇言罷了。
沒想到竟然被皇帝看重,被特賜元士出身。
心裡不安的他,第一時間想的就是推辭。但是看著除了張永安外,周圍人審視的目光和小聲的議論,他心裡的狂狷之意冒了出來,大笑道:
“這有何喜?”
“元士身份,對你我不是唾手可得嗎?”
“張兄過段時日,定然也能被特賜元士出身。”
把聖旨卷著收了起來,大有當仁不讓之意。
張永安見此是目瞪口呆,繼而又有些苦笑,不認為自己能被特賜元士身份。
軍中被特賜元士出身的,是孫元化、茅元儀那樣立下功勞的文士,自己一個擔任武職的文蔭子弟,憑什麼被特賜元士出身呢?
所以他拉著顧炎武的衣袖讓他不要亂說,打算把這個狂傲的年輕人拽回去。
然而就在這時,徐光啟的一句話,讓他們不得不留下來:
“旨意已下,奏疏已經批覆。”
“諸位都議一議,對逃兵如何處置?”
“顧元士、張中尉,你們也留下來說說,這個章程如何定?”
張永安一介中尉,迎著大學士的目光,一時訥訥不敢言。
顧炎武卻不怕這種大場面,大言炎炎地道:
“逃兵是一定要處置的,不然對不起聽令作戰的將士。”
“顧某以為應當立刻向周圍貼告示,並且讓軍法官行文有逃兵的衛所,勒令逃兵回營。”
“他們回來後要降為輔兵在軍中做苦役,還要記過減磨勘,作為逃亡的懲罰。”
“如果有人一直不回營,那就降為軍戶,讓陽武侯帶著流放海外。”
這一番話,讓巡捕營的軍官人人叫好,張永安卻聽得想要把臉捂起來。
這些軍官不知道如何處罰犯錯的逃兵嗎?只不過是顧慮皇帝的態度,以前不敢用軍法嚴懲而已。
如今皇帝的命令明確,允許巡捕營增加軍法官、並且設立憲兵隊,代表著只要士兵犯錯,他們就能讓憲兵執行軍法。
之所以沒人大聲說出來,不過是擔心傷了皇帝的仁德,打算悄悄執行而已。
如今顧炎武說了,這些軍官就能把事情推到顧炎武頭上,告訴士兵正是因為這個人,軍法才變得嚴起來——
皇帝和他們都是仁慈的,壞人是顧炎武。
可以說,顧炎武現在就是個背鍋俠,把他們準備做的事,大聲喊出而已。
張永安都無法想象,以後士兵在面對軍法時,會有多少人會罵顧炎武。把軍法變嚴的原因,歸咎到這個人頭上。
但是初出茅廬的顧炎武,顯然沒想到這些,或者根本不屑想。
他按自己的想法,為巡捕營制定了軍法條例,建議嚴格執行。
徐光啟對他很是欣賞,再加上想要保護年輕人,詢問道:
“顧元士對軍法、軍制有如此見解,不知是否願意在憲兵隊兼職,擔任護軍中尉?”
元士最初任職,相比五甲進士的從八品還差一些,只能從正九品開始。
只不過磨勘期和進士一樣,同樣都是四年。
顧炎武被特賜元士出身後,就被授予翰林院正九品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