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兩位元士的奮鬥(第3頁)
再加上呂祥改進了子銃,按照皇帝所說把火藥和彈頭集中在子銃內。還改進彈頭形狀,製造了圓柱彈、圓頭彈、尖頭彈、開花彈、榴霰彈、脫殼穿甲彈等彈種,使得後裝炮的效能和實用性提高許多。
這讓朱由檢大為高興,甚至稱這種火炮為呂氏炮,字母簡寫為pl,確定了pl50、pl75、pl100、pl125等口徑的新型後裝炮。
如今,各大工坊正在緊鑼密鼓地製造這種火炮,準備讓巡捕營新軍試用。並且在明年派出炮兵隊,用於對建虜的作戰。
可以說,加上炮閂的火炮,非常受到歡迎。
但是加上銃閂的火銃,就有些不上不下了。
這不僅是閉氣性的問題,主要還在於使用人數的差別。
火炮使用的時候,有多個炮手負責不同的任務。
有裝填手把子銃填進炮膛,並且把子銃留出的火門和炮膛上留出的引火孔對齊。
有炮手負責炮閂,有炮手負責點火。清理炮膛、搬運炮彈等等,同樣有專門人員。
甚至因為火炮發射後子銃太熱,還配備取出子銃的炮手,裝備用石棉製成的火浣布,避免手被灼傷。
可以說,再繁雜的工作,拆分成幾個人負責後也變得很簡單。
但是這些條件,在使用火銃時統統都沒有。
火銃不可能像火炮一樣有七八個人操作,最多一兩個人。
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出現了朱由檢最初設想的、類似抬槍的火銃,需要有一個人放銃,另一個人輔助。
射擊手負責火銃的瞄準和發射,以及清理彈膛、倒引火藥等工作。
彈藥手負責子銃的裝填,同時戴石棉手套取出子銃。
這導致改進的掣電銃射速雖然相比普通火銃快、射程也相差不多,卻因為佔用兩個人,有些得不償失。
裝備研究院的建議,是小批量試製,放在新軍中看效果。
朱由檢同意了這個建議,但是他仍沒有放棄掣電銃,做出兩個指示:
一是就是仿照他所知的抬槍,製造更大口徑的掣電銃,並且配上霰彈,當做小炮使用。
二是他根據記憶繪製了毛瑟步槍的外形圖,簡單介紹了毛瑟式旋轉後拉槍機步槍的原理。讓呂祥製造木製模型,讓研究掣電銃的人明白,自己需要的連發掣電銃最終是什麼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研製過程中遇到的金屬定裝彈、雷汞底火、擊針、膛線等難題,都要一一解決。
期間研發出的技術,也可以用在制式火銃上,提高當前火銃的威力。
呂祥在皇帝的親自指點下,製造出這個所謂的“連發掣電銃”模型後,終於明白了皇帝想要的掣電銃,到底是什麼樣子。
其他軍械研究院的人員,在明白連發掣電銃的原理和威力後,也認為這種火銃有可能研發出來,徹底取代弓箭。
他們想的不錯,弓箭在中國的徹底沒落,就是在連發槍傳入之後。在此之前的火繩槍、燧發槍、火帽槍等等,都因為射速問題,沒能徹底取代弓箭。
大明若想在武器上取得對建虜的絕對優勢,就必須造出連發槍。這樣才能徹底取代弓箭,讓建虜喪失最大的優勢。
轉管迅雷銃的研製同樣如此,朱由檢希望能造出轉管機槍,進一步增加射速。
所以他再次強調了金屬定裝彈和底火的重要性,並且讓呂祥製造加特林式轉管機槍模型,讓迅雷銃研究小組,向這個目標前進。
又因為連發掣電銃、轉管迅雷銃都需要用金屬定裝彈,很多技術都有相通之處。朱由檢把相關研究小組合並,在輕兵器研究所成立先進武器研究室,專門探索這些。
因為這個研究室很難快速出成果,可能會不受官員的看重。朱由檢囑咐內廷專門撥款,讓兵仗局製造這個研究室設計的武器,幫他們向著最終目標快速迭代。
從武勳和寺觀徵收的賦稅,有力支撐了這一點。讓朱由檢有充足的錢財,支持這些研究。(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