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500章 遺禍千年司馬懿(第2頁)
可以說,天下間為李善長鳴不平的大有人在,大多認為太祖對功臣太苛刻。
朱由檢見群臣大多附和,也明白了他們的想法。
不過他為了維護太祖的光輝形象,當然不可能為李善長完全翻案。在掃視群臣之後,忽然道:
“眾卿可知,李善長因何而死嗎?”
群臣面面相覷,一時低頭無語。
他們大多認為太祖是找理由殺功臣,但是在皇帝面前不好說出來。
禮部尚書溫體仁揣摩皇帝意思,說道:
“李善長之罪,在於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實屬大逆不道。”
“故而太祖誅之,讓功臣引以為戒。”
朱由檢微微點頭,對太祖定下的罪名當然是認可的,又向群臣追問:
“李善長時年七十七,已是風燭殘年,太祖為何認為他是大逆不道呢?”
“眾卿可曾想過嗎?”
群臣想說太祖就是想殺功臣,但是在皇帝面前顯然不能這麼說。
紛紛表示不知,對這個問題沒有回答。
朱由檢嘆息一聲,說道:
“爾等想不明白也不為異,畢竟你們都是忠臣,從未想過謀逆。”
“太祖之所以殺李善長,是因為司馬懿留下的教訓太深刻,不得不殺之耳。”
“李善長狐疑觀望,知胡惟庸逆謀而不檢舉,太祖一旦生病,對他自然擔心。”
“為了不給後人遺禍,只能在群臣請求下將其除去。”
“否則李善長再活二十年,焉知天下姓誰?”
群臣聽到這番話,內心悚然一驚,知道是皇帝的發自肺腑之語。
這個理由其實也有人猜測過,但是從皇帝口中說出來,仍舊是讓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誰能想到,司馬懿千年前所做的事情,千年後落在了李善長身上,讓他落得個被殺結局——
如果沒有司馬懿老年篡奪權位這件事,李善長多半不會被殺。他所犯的罪過,不一定以謀逆論罪。
但是有司馬懿的前例在前,太祖不敢賭這個可能。只要太祖生病身體虛弱,就會懷疑李善長的用心。
在不確定是否能熬死李善長的情況下,太祖最好的選擇,就是殺掉李善長。不讓這個權位很大的功臣,影響到後續皇帝。
可以說,李善長是因司馬懿而死。司馬懿千年前射出的一支箭,千年後射中了這個人。
想明白這件事的群臣,兔死狐悲地同時,忍不住埋怨起千年前的司馬懿——
如果不是這個人謀朝篡位,皇帝何至於要殺已經致仕的老臣。
司馬懿當真是遺禍千年,到現在還在貽害世人。
——
看著群臣的臉色,朱由檢知道他們有些被嚇到了。所以他把自己之前設立資政院的想法,向群臣道了出來:
“朕之所以設立資政院,定下致仕年齡限制。”
“就是為了使君臣相得,避免胡亂猜忌。”
“大臣年老致仕之後,只要不胡亂插手朝政,把一些人陰謀亂政的事情檢舉給皇帝。”
“皇帝又怎會懷疑大臣,是否有了逆心呢?”
“資政院之設,是為了君臣互信,避免有些大臣年長又有權位,讓皇帝不得不痛下決心。”
這番交心的話,讓群臣仍舊感到寒意,也受到一些安慰。
誠如皇帝所說,只要致仕後不胡亂插手、知道逆謀後就檢舉,皇帝又何必擔著殺戮老臣的名聲,非得把他們殺掉呢?
尤其是一些人看著皇帝年輕的面龐,感覺更是欣慰:
縱然大明的皇帝大多不長壽,當今皇帝至少也有二十年的壽命。
他們這些老臣,大多會在皇帝年老前死去。
所以,他們可以放心地建功立業,不用擔心當今皇帝會殺戮功臣。
不過,也有一些人下定決心不要戀棧權位,免得皇帝覺得自己的權力太大,在生病的時候會出於擔心把自己除去。
可以說,司馬懿的行為,至今仍在貽害,影響君臣間的互信。
一些人因此更加感謝諸葛亮,明白了諸葛亮為何被歷朝推崇的原因——
實在是大家都期望君臣相得,不希望皇帝因為一些猜忌,就胡亂殺戮君臣。
皇帝同樣期望臣子有諸葛亮的忠心,對諸葛亮最開始推崇的皇帝,就是司馬懿的後人司馬炎。然而司馬家得國不正,最終仍舊被劉裕所篡。
朱由檢見群臣大多附和,也明白了他們的想法。
不過他為了維護太祖的光輝形象,當然不可能為李善長完全翻案。在掃視群臣之後,忽然道:
“眾卿可知,李善長因何而死嗎?”
群臣面面相覷,一時低頭無語。
他們大多認為太祖是找理由殺功臣,但是在皇帝面前不好說出來。
禮部尚書溫體仁揣摩皇帝意思,說道:
“李善長之罪,在於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實屬大逆不道。”
“故而太祖誅之,讓功臣引以為戒。”
朱由檢微微點頭,對太祖定下的罪名當然是認可的,又向群臣追問:
“李善長時年七十七,已是風燭殘年,太祖為何認為他是大逆不道呢?”
“眾卿可曾想過嗎?”
群臣想說太祖就是想殺功臣,但是在皇帝面前顯然不能這麼說。
紛紛表示不知,對這個問題沒有回答。
朱由檢嘆息一聲,說道:
“爾等想不明白也不為異,畢竟你們都是忠臣,從未想過謀逆。”
“太祖之所以殺李善長,是因為司馬懿留下的教訓太深刻,不得不殺之耳。”
“李善長狐疑觀望,知胡惟庸逆謀而不檢舉,太祖一旦生病,對他自然擔心。”
“為了不給後人遺禍,只能在群臣請求下將其除去。”
“否則李善長再活二十年,焉知天下姓誰?”
群臣聽到這番話,內心悚然一驚,知道是皇帝的發自肺腑之語。
這個理由其實也有人猜測過,但是從皇帝口中說出來,仍舊是讓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誰能想到,司馬懿千年前所做的事情,千年後落在了李善長身上,讓他落得個被殺結局——
如果沒有司馬懿老年篡奪權位這件事,李善長多半不會被殺。他所犯的罪過,不一定以謀逆論罪。
但是有司馬懿的前例在前,太祖不敢賭這個可能。只要太祖生病身體虛弱,就會懷疑李善長的用心。
在不確定是否能熬死李善長的情況下,太祖最好的選擇,就是殺掉李善長。不讓這個權位很大的功臣,影響到後續皇帝。
可以說,李善長是因司馬懿而死。司馬懿千年前射出的一支箭,千年後射中了這個人。
想明白這件事的群臣,兔死狐悲地同時,忍不住埋怨起千年前的司馬懿——
如果不是這個人謀朝篡位,皇帝何至於要殺已經致仕的老臣。
司馬懿當真是遺禍千年,到現在還在貽害世人。
——
看著群臣的臉色,朱由檢知道他們有些被嚇到了。所以他把自己之前設立資政院的想法,向群臣道了出來:
“朕之所以設立資政院,定下致仕年齡限制。”
“就是為了使君臣相得,避免胡亂猜忌。”
“大臣年老致仕之後,只要不胡亂插手朝政,把一些人陰謀亂政的事情檢舉給皇帝。”
“皇帝又怎會懷疑大臣,是否有了逆心呢?”
“資政院之設,是為了君臣互信,避免有些大臣年長又有權位,讓皇帝不得不痛下決心。”
這番交心的話,讓群臣仍舊感到寒意,也受到一些安慰。
誠如皇帝所說,只要致仕後不胡亂插手、知道逆謀後就檢舉,皇帝又何必擔著殺戮老臣的名聲,非得把他們殺掉呢?
尤其是一些人看著皇帝年輕的面龐,感覺更是欣慰:
縱然大明的皇帝大多不長壽,當今皇帝至少也有二十年的壽命。
他們這些老臣,大多會在皇帝年老前死去。
所以,他們可以放心地建功立業,不用擔心當今皇帝會殺戮功臣。
不過,也有一些人下定決心不要戀棧權位,免得皇帝覺得自己的權力太大,在生病的時候會出於擔心把自己除去。
可以說,司馬懿的行為,至今仍在貽害,影響君臣間的互信。
一些人因此更加感謝諸葛亮,明白了諸葛亮為何被歷朝推崇的原因——
實在是大家都期望君臣相得,不希望皇帝因為一些猜忌,就胡亂殺戮君臣。
皇帝同樣期望臣子有諸葛亮的忠心,對諸葛亮最開始推崇的皇帝,就是司馬懿的後人司馬炎。然而司馬家得國不正,最終仍舊被劉裕所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