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嫡長房繼承製(第2頁)
“臣也一直疑惑,請陛下為臣等解惑。”
朱由檢暗暗點頭,覺得溫體仁真識趣,繼續道:
“成祖繼位之後遵守祖訓,向後人解釋過太祖深意。”
“郕王之所以繼位,是因為按太祖定下的嫡長房繼承製,宣宗這一房的後人,繼承順序在其他支脈前面。”
“只要宣宗有子嗣,就輪不到襄王等人繼承。襄王也知道這一點,所以雖兩次監國,卻從沒有妄念。”
“皇明祖訓的粗疏之處,成祖以太祖制定的蔭敘承襲之法補之。嫡長房繼承製雖未對外明說,實際卻一直在執行完善。”
說著,他又提起了一件事,向群臣道:
“世宗嘉靖皇帝之所以繼位,就是按嫡長房繼承製,他按倫序當立。”
“你們說若按嫡長子繼承製,他和益王朱祐檳誰先?”
“還有郕王朱祁鈺,如果按嫡長子繼承製,他和襄王朱瞻墡誰先?”
這兩個繼承案例,讓群臣產生很多爭論。
因為按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同母弟和庶弟,繼承順序高於嫡長孫同母弟和庶弟:
襄王朱瞻墡身為仁宗嫡子、宣宗朱瞻基同母弟,繼承順序在仁宗庶孫朱祁鈺之前。
益王朱祐檳身為憲宗庶子、孝宗庶弟,繼承順序在憲宗庶孫朱厚熜之前。
這和實際的繼承情況截然相反,必須以嫡長房繼承製解釋。
不過也有人不認同這一點,認為朱祁鈺和朱厚熜繼位時,仁宗和憲宗都已去世。他們的繼承順序,應該按當時的情況重新排序。
但是如何排序呢?嫡長子繼承製對此沒有規定,諸臣說法不一。
一心想成為下一個張孚敬、精研大禮議的楊景辰道:
“這是嫡長子繼承製的疏漏,世宗堅持嫡長房繼承製,並且彌補其中缺失。”
“明倫大典有云:祖訓兄終弟及,可推之無窮,而施由親始,先及同父,次及同祖,皆所謂倫序也,非專指同產言也。”
“按此制度,英宗北狩之時,若不立其幼子,應當追溯同父。郕王與其是同父兄弟,故而郕王當立。”
“武宗無後,又沒有同父兄弟,繼續追溯同祖。睿宗在憲宗諸子中最年長,其雖已經過世,其子仍舊當立。”
“故而楊廷和草遺詔,言世宗倫序當立。大臣遵祖訓,以世宗倫序當立而迎立之。”
這個解釋,讓朱由檢龍顏大悅,讚賞道:
“楊卿精研禮法,不愧翰林出身。”
“世宗倫序當立,這個倫序是從睿宗的排行而來,所以他為睿宗上廟諡,明確繼承統緒。”
“可惜一些臣子不理解,發生大禮議之爭。”
“這都是太祖和成祖改嫡長子繼承製為嫡長房繼承製的餘波,成祖的廟號由宗改祖,也是由此而來。”
說著這個結論,朱由檢具體解釋道:
“武宗正德年間,有安化王、寧王之亂,此雖武宗之過,卻也有統緒不明的原因。”
“故而世宗以為:我太宗當皇祖初定之中,又值建文所壞復興起之,便是再創一般。”
“祖有功而宗有德,太宗廟號改成祖,是為明確統緒、明確皇位來源”
“朕和歷代先皇的皇位,不但是承自太祖,也是承自成祖。”
“太祖開基、成祖再創,二祖皆功高無比,只有他們的後人,才能繼承皇位。”
這個說法,讓一些臣子恍然,明白了世宗為何固執地給睿宗上廟諡、改太宗廟號為成祖
實在是隻有這樣,才能明確統緒,明確他的繼承權。
起到的效果也不錯,世宗之後再無藩王作亂。
不願折騰的群臣,認同了皇帝的解釋,太常寺卿李標還打補丁道:
“既是如此,太祖、成祖二祖,應當一同配天。”
“建文君也不當有廟諡,避免奸人打著他的名號作亂。”
群臣紛紛贊同,否定了給建文君上廟諡的提議。
因為給建文君上廟諡就要給懿文太子上廟諡,按照嫡長房繼承製,這意味著懿文太子朱標的後人,繼承權永遠在成祖後人前面。
只有把太宗改為成祖,並且不給懿文太子和建文君上廟諡,才能徹底否定他們對大明皇位的繼承權利,把皇位永遠留在成祖一系。
想明白這點的李若愚,急忙跪地請罪,大熱天驚出了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