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639章 五城兵馬司(第2頁)
“陛下打算每年在京城徵調一個衛,那就需要京城有六萬軍民戶。”
“以如今京城的現狀,顯然達不到這個數。”
說著自己的看法,袁可立提出瞭解決意見:
“臣以為城內的衛所即使不保留軍戶,也應該保留一到兩千世襲軍士,讓這些軍士家庭一直出丁服役。”
“這樣每個衛就能一直有一到兩千士兵,在城內放置三到五個衛,就能輕鬆徵集到五千人。”
“他們還能輔佐衛所世官,在更大的轄區徵兵。”
把皇帝設置的世襲軍士發揚光大,作為衛所世官的補充。
但是也有人不同意,熊明遇道:
“與其如此,臣以為不如把所有衛所遷到城外去。”
“每年調一兩個衛來城內,帶士兵在神樞營服役。”
“京城的百姓提供稅賦即可,不用去服兵役。”
把京城的軍民戶徹底廢棄,完全改為民戶,不再讓他們承擔兵役。
對此,朱由檢當即否決,說道:
“讓城內的百姓服役,不止是為神樞營提供士兵。”
“還為了讓他們接受訓練,在京城遇到危險時,徵調預備役上陣。”
“否則敵人突然而來,城外的衛所士兵卻沒調到城內,那京城靠誰來防守?徵調那些沒當過兵的人上陣?”
這讓群臣明白了,為何皇帝堅持要在城內徵兵。
原來是打算寓兵於民,在京城遇到危險時,輕易拉起十萬大軍。
那些經過三年服役訓練的壯丁,即使野戰不堪用,守城的基本要領還是應該懂得的。只要他們用心防守,京城再準備足夠的糧食武器,敵人兵力再多也打不進來,有足夠的時間等到援軍。
還有那些每年服幾天兵役的民兵,也能作為民夫甚至輔兵輔助。整個京城的戰爭潛力,將會遠勝現在。
一眾官員想到這裡,紛紛讚歎皇帝想的周到,認為在城內徵兵,實在必不可免。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朱由檢把衛所派去各坊,還有一層隱藏的意思:
那就是將來戒嚴時,讓這些人執行。
這些衛所世官的身家富貴來自皇帝,他們面對皇帝的命令,多半會選擇執行。
那樣朱由檢對京城的掌控力,將會進一步提升。在錦衣衛衛尉寺派往各坊的警務所之外,建立另一套控制京城的體系。
即使將來對衛尉寺失去控制,他也有足夠的人手實施戒嚴。
這個隱藏的想法,群臣雖然不知道,但是文官出身的他們,還是本能地對皇帝把衛所下放到坊懷著戒心。
他們打算把城內的衛所遷往城外,就是這種心理的表現。
但是在皇帝以京城防守需要,堅持在京城保留幾個衛所後。他們這個想法,已經完全破滅。
兵部左侍郎秦士文,這時出來和稀泥道:
“一個坊一個衛不可行,即使城內每年徵五千兵,也不需要供養三十六個衛所的世官。”
“只保留一兩個衛所也不行,京城這麼大的地方,幾百個衛所官員,根本沒能力把適齡士兵全都徵過來。”
“臣以為可按之前的五城兵馬司轄區,在東西南北中各地,各安排一個衛徵兵。”
“五城兵馬司的職責也可以完全移交,徹底改為三城區。”
這番話語,又提到了一個遺留問題,那就是以五城兵馬司為基礎成立三城區後,兵馬司的政務職責是交出去了,但是軍事職責,卻還沒有安排。
之前朱由檢一直擔心建虜繞道草原攻打京城,為了避免京城的防禦出亂子,所以保留了五城兵馬司的軍事職責,讓他們仍舊負責城門守衛。
東西南三個兵馬司的指揮,更是兼做三城區最高官員,名義上掌管三署。
這個狀況,顯然讓人覺得很彆扭。李邦華等建議在三城區成立守備區,就有徹底廢除五城兵馬司的用意。
秦士文則認為五城兵馬司的城門守衛工作不應輕易改變,如今可融入衛所,負責那一帶的徵兵,以及遇到戰事時徵召預備役守城門。
朱由檢斟酌著這番話語,覺得有點可行性。但是五個衛明顯還是太少,將來執行戒嚴時不夠強力。
“以如今京城的現狀,顯然達不到這個數。”
說著自己的看法,袁可立提出瞭解決意見:
“臣以為城內的衛所即使不保留軍戶,也應該保留一到兩千世襲軍士,讓這些軍士家庭一直出丁服役。”
“這樣每個衛就能一直有一到兩千士兵,在城內放置三到五個衛,就能輕鬆徵集到五千人。”
“他們還能輔佐衛所世官,在更大的轄區徵兵。”
把皇帝設置的世襲軍士發揚光大,作為衛所世官的補充。
但是也有人不同意,熊明遇道:
“與其如此,臣以為不如把所有衛所遷到城外去。”
“每年調一兩個衛來城內,帶士兵在神樞營服役。”
“京城的百姓提供稅賦即可,不用去服兵役。”
把京城的軍民戶徹底廢棄,完全改為民戶,不再讓他們承擔兵役。
對此,朱由檢當即否決,說道:
“讓城內的百姓服役,不止是為神樞營提供士兵。”
“還為了讓他們接受訓練,在京城遇到危險時,徵調預備役上陣。”
“否則敵人突然而來,城外的衛所士兵卻沒調到城內,那京城靠誰來防守?徵調那些沒當過兵的人上陣?”
這讓群臣明白了,為何皇帝堅持要在城內徵兵。
原來是打算寓兵於民,在京城遇到危險時,輕易拉起十萬大軍。
那些經過三年服役訓練的壯丁,即使野戰不堪用,守城的基本要領還是應該懂得的。只要他們用心防守,京城再準備足夠的糧食武器,敵人兵力再多也打不進來,有足夠的時間等到援軍。
還有那些每年服幾天兵役的民兵,也能作為民夫甚至輔兵輔助。整個京城的戰爭潛力,將會遠勝現在。
一眾官員想到這裡,紛紛讚歎皇帝想的周到,認為在城內徵兵,實在必不可免。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朱由檢把衛所派去各坊,還有一層隱藏的意思:
那就是將來戒嚴時,讓這些人執行。
這些衛所世官的身家富貴來自皇帝,他們面對皇帝的命令,多半會選擇執行。
那樣朱由檢對京城的掌控力,將會進一步提升。在錦衣衛衛尉寺派往各坊的警務所之外,建立另一套控制京城的體系。
即使將來對衛尉寺失去控制,他也有足夠的人手實施戒嚴。
這個隱藏的想法,群臣雖然不知道,但是文官出身的他們,還是本能地對皇帝把衛所下放到坊懷著戒心。
他們打算把城內的衛所遷往城外,就是這種心理的表現。
但是在皇帝以京城防守需要,堅持在京城保留幾個衛所後。他們這個想法,已經完全破滅。
兵部左侍郎秦士文,這時出來和稀泥道:
“一個坊一個衛不可行,即使城內每年徵五千兵,也不需要供養三十六個衛所的世官。”
“只保留一兩個衛所也不行,京城這麼大的地方,幾百個衛所官員,根本沒能力把適齡士兵全都徵過來。”
“臣以為可按之前的五城兵馬司轄區,在東西南北中各地,各安排一個衛徵兵。”
“五城兵馬司的職責也可以完全移交,徹底改為三城區。”
這番話語,又提到了一個遺留問題,那就是以五城兵馬司為基礎成立三城區後,兵馬司的政務職責是交出去了,但是軍事職責,卻還沒有安排。
之前朱由檢一直擔心建虜繞道草原攻打京城,為了避免京城的防禦出亂子,所以保留了五城兵馬司的軍事職責,讓他們仍舊負責城門守衛。
東西南三個兵馬司的指揮,更是兼做三城區最高官員,名義上掌管三署。
這個狀況,顯然讓人覺得很彆扭。李邦華等建議在三城區成立守備區,就有徹底廢除五城兵馬司的用意。
秦士文則認為五城兵馬司的城門守衛工作不應輕易改變,如今可融入衛所,負責那一帶的徵兵,以及遇到戰事時徵召預備役守城門。
朱由檢斟酌著這番話語,覺得有點可行性。但是五個衛明顯還是太少,將來執行戒嚴時不夠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