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643章 郵編 身份證號和衙署搬遷(第3頁)

(長安街和承天街組成的t型廣場,可以通過大明門南面的東西江米巷進去)
朱由檢有心把長安街作為東西交通的大道,甚至想在東西城門開闢後拆除長安左門、長安右門,讓這條路徹底暢通。

但是他沒有想到官員的反應這麼大,根本不想讓普通民眾經過長安街。

考慮到這些人確實需要經常在皇城和衙署之間通行,拆除有龍門、虎門之稱的長安左右門阻力也會非常大,他不得不讓步道:

“一環南路定為順城街也可以,但它們的寬度足夠嗎?”

“在修建兩條軌道之外,還能不能通過行人?”

順城街的規格大多是小街,寬度不到二十米。

相比新制定的五十米大街規格,相差實在太遠。如果擴充的話,需要大量拆遷。

對此楊景辰道:

“臣聽說陛下打算將政務院、樞密院的衙署擴建,把東西江米巷也納入進去。”

“既然如此,可以對正陽門北側的民居整體拆遷,全部建成官署,留出要建造的一環南路大街。”

“這一帶拆遷之後,往東、往西會更簡單,可以拆遷出足夠的地方來。”

江米巷一帶拆遷,確實是朱由檢的想法,而且還向群臣透漏過,讓那些衙署緊張的衙門暫且忍耐。

不過很顯然他們是不想忍下去了,在楊景辰出言之後,邊防部長劉遵憲道:
“陛下,邊防部如今和後勤部一起在原本的右軍都督府辦公,實在多有不便。”

“臣以為應儘快對西江米巷拆遷,營造邊防部官署。”

海軍部長喻安性,也是這個意見。

在通過航運公司股票大賺一筆後,海軍部的官員,再也不想和裝備部一起在前軍都督府裡。

列席會議的錦衣衛掌印、北司房提督、情報部長鄭士毅,也扭扭捏捏表示,衛尉寺如今規模太大,而且事務繁多,錦衣衛需要有更多官舍。

這三個衙門一起,要求對西江米巷拆遷,新建或擴建官舍。

列席會議的九卿,也看到了機會。王永光這個平時不怎麼表現的刑部尚書說道:
“政務院五部都在承天街東側,刑部卻是遊離在外。”

“臣等刑部官員,願意搬遷到東江米巷一帶。”

顯然他也對刑部的地位下降有些不滿,只是不好對著皇帝抱怨。

現在是打算和政務院其它五部匯合,壯壯刑部聲勢。

同時離錦衣衛更近些,對西司房衛尉寺更方便地制約。

為此,王永光還支持錦衣衛擴大衙署的提議,認為衛尉寺可搬遷出來,建立獨立官舍。

都察院、大理院的官員知道刑部的想法,但他們卻沒有反對的意思,因為這些衙門也想搬過來。

畢竟從三法司所在的西城到皇宮,距離實在有點遠。

就算皇帝把西長安街延長,他們也得走這麼長距離。

尤其是環城路開闢後,可以想見西長安街和宣武街的交匯處,將會非常繁忙。

他們不想把時間耗費在路途上,就想同樣遷過來。

禮部尚書成基命,則覬覦起禮部後面太醫院、御藥庫、欽天監、上林苑監搬遷後,所留下的官舍,出言道:
“太常寺在樞密院西邊,和承天街東面的禮部交流不便。”

“尤其是太常寺四夷館改為的翻譯總署,如今還在東安門外。”

“光祿寺更是隻在皇城內有官舍,處理外面事務非常不便。”

“臣以為太醫院等內廷衙門既然要搬遷,可以和他們互換官舍。”

戶部同樣看上了這些地方,打算把人員越來越多的太府寺、司農寺安排在裡面。

工部表示少府寺不能一直在工部或文思院辦公,應該在工部旁邊設立少府寺官署。

理藩院則表示皇帝曾經允許在東江米巷讓各個藩國設使館,理藩院選定了東江米巷東部、會同南館南面的區域,劃分成為使館區。

如此種種,很多衙門都看到了機會,打算在這次京城坊巷調整中,把負責的衙門搬遷過來。

尤其是他們督導的衙門,更是要放在附近,加強監督指導。

樞密院和兵部的官員,也有人看向了陳奇瑜,想著是不是要把太僕寺搬遷到附近。

不過太僕寺就在小時雍坊皇城邊,搬遷的必要性不大。而且皇帝剛剛還命名了太僕寺大街,實在不好搬過來。

陳奇瑜心中暗暗慶幸這一點,對皇帝更加感激。心知太僕寺之所以能在樞密院和兵部的一起督導下還能維持獨立,就是因為皇帝。

以後他還要維護好和內府監的關係,避免樞密院和兵部,把太僕寺當作下屬衙門。

這些院部的訴求,朱由檢不能無視。甚至可以說搬遷衙署這件事,就是他首先提出來的。

他讓陳奇瑜把這些記錄下來,和工部一起確定道路和衙門位置,按他們的需求搬遷。

一環路的南路也因此確定,就是內城南城牆的順城街。

普通百姓如果沒有通行證,不能擅自通過長安左門、長安右門。他們想東西通行,只能繞遠一些。

為了方便繞路,朱由檢讓陳奇瑜在長安街和一環南路之間多設置幾條南北向的大街,保證行人走錯時,能夠很方便地繞過去。

東西江米巷的住戶,也被他要求好好安排。市場則轉移到珠市口一帶,同時在三法司原址建商場,招攬商人進入——

這裡在將來會在西長安街旁邊,交通非常方便。

旁邊還有城隍廟市,可以把商民吸引過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