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644章 家家有馬車(第2頁)

群臣不知皇帝的這個想法,但是家家有馬車的說法,讓群臣睜大了眼睛,無法想象這個場景是什麼樣。

即使按十萬戶人家有馬車計算,那也是至少十萬輛。現有的道路標準絕對不夠用,的確需要拓寬。

只是,把十米寬的衚衕拓寬為十六米的巷子,難度實在太高了。估計很多宅院和圍牆,都要因此拆毀。

所以皇帝皇帝只打算在外城推行,把城外的巷子寬度定為十六米。

成基命心裡不覺得這個願景能實現,但他也不忍心打破皇帝的美夢。

畢竟皇帝致力於提高人們的出行水平,他總不能唱反調說不讓人們過好日子。

一時間,成基命默然無言。群臣也大多沉浸在這個場景裡,設想將來家家有馬車會是什麼日子?
太僕寺卿陳奇瑜知道皇帝一直在推行馬車,對此沒感到太意外,此時出言說道:

“臣以為成尚書的意思,是擔心小巷定為十六米,和原本的小街寬度太接近,會被民眾混淆。”

“故而可以把小街小巷兩個名稱合併定為小街,寬度定十六到二十米。”

“新的二十八米寬街道,則定名為中街,或者說是新街。”

“這樣民間就不會混淆了,街道也都有供全城人通行的責任。”

朱由檢終於恍然,明白了成基命解釋巷字意思的原因。

原來是他認為巷子沒有供坊外人通行的責任,所以小巷這個名稱,要改名為小街。

這樣當前的很多小街,也就沒必要改動。不必按之前所說,將來改為二十八米寬的街。

朱由檢本來也沒有改造所有街道的想法,決定留用舊街。他對這個認可道:

“那就按卿所說改名字,把新街稱為中街,小街寬度定為十六到二十米。”

“城外新修的道路、京城改造後的街巷,都要符合這個規範。”

“還有,街有四通道之意,一定是要通的,不能留下斷頭路。”

“火巷也要是通的,方便衛尉寺的消防隊,規劃救火路線。”

“畢竟從字形來說,字由共和邑組成,它也同樣是邑中道,有供全城人出行的責任。”

“各坊的巷子都要是開放的,不能私自用圍牆封閉成斷頭路。”

再次強調了這一點,讓群臣認識到皇帝對斷頭路的痛恨。覺得在京城街道改造時,一定要注意打通斷頭路。
——
然後,朱由檢又想到了街和路的說法,問群臣道:
“朕聽過一種說法,說是‘南北為路,東西為街’。”

“也有人說是‘南北為街,東西為路’。”
“街和路的本意,有代表方向的說法嗎?”

群臣聞言苦思冥想,都沒能夠想到,這兩個字有代表方向的含義。成基命道:
“街的意思就是四通道,東西南北皆有。”

“路的意思是道,也有大的意思,可以指代大街。”

“兩者皆沒有方向之意,陛下提到的兩種說法,臣也從未聽聞。”

其他臣子也紛紛表示,沒有聽聞過這種說法。

京城較大的道路,基本都是稱街。

陳奇瑜則揣摩皇帝的想法,說道:

“雖然從未有過方向之分,但是區分之後,能夠讓人們更清楚道路通往哪裡。”

“臣以為可定下規範,在這次坊巷街道調整中定名。”

朱由檢也有這個想法,對此點頭認可,向群臣道:

“眾卿可以商議一下,應該採用哪種說法。”

“讓大明的城市統一採用,避免有些人進了城,分不清東西南北。”

這點群臣沒有意見,但是對採用哪種說法,卻激烈爭論起來。

有些人認為街字從行,應該是南北向的。

但是也有人認為街裡面有兩個土字,應該是東西向的。

反而是路字從足,應該是南北向。

兩種說法不一,各有各的理由。

最終,還是朱由檢看著京城的街區圖,對此一槌定音:
“現在京城東西向的大街多,就定東西方向的道路為街。”

“南北向的大街改稱為路,例如一環東路,原本是崇文門裡街,以後改稱崇文路。”

這下群臣沒有再爭論,因為誰都說服不了誰。

在皇帝定下規範後,他們決定遵循。

不過對崇文路這個說法,成基命提出異議道:
“崇文門外南城區還有崇文門大街,如果同樣要改,那也會稱為崇文路。”

“臣以為應該定為崇文北路,或者用崇文門的舊稱,把這條几乎延伸到北城牆的道路定為文明路。”

然後他還說道:

“之前陛下定下的內大街、外大街之說,指向並不明顯。”

“臣以為南北向的道路可加上南路、北路之稱,東西向則定為東街、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