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治國就是治吏(第3頁)
袁可立作為推官出身官員,不可能反對這個政策,又聽皇帝說道:
“以後從九品以下,要分九級吏員。”
“一級為最低,九級為最高。”
“但是九級吏員不再稱為吏員,要稱為吏目,授予從九品散官。”
“後續官職遷轉,視同非進士出身官員。”
這是在規範吏員遷轉,袁可立詢問道:
“吏員幾年一遷?”
“應該如何考核?”
朱由檢道:
“文官三年一考,吏員考核就同樣定在三年。”
“考核由當地衙門的人事科負責,每三年考核一次,稱職就提升級別。”
“吏部文選司和兵部武選司要一起劃分吏員級別,確定相應待遇和支米斗數。”
“從二十歲開始,吏役可授予一級吏員身份,二十四年後、也就是他們四十四歲時,可授予從九品散官。”
“成為官員之後,他們可以擔任輔官,但是和官員一樣,要遵守迴避制度,調離原籍所在,以非進士出身官員遷轉。”
“吏員有功的同樣授予年功,減少磨勘時間。如果他們做出大功績,朕會特賜同進士出身,讓他們入監讀書後任官。”
這樣給了吏員出路,同時也做出限制。
袁可立想了一下,覺得或許可行。對吏部的事他沒有多管,詢問道:
“兵部吏員如何遷轉?”
“是參考文官三年一考,還是按武官五年一考,五年遷轉一次?”
朱由檢道:
“所有吏員全部三年一遷。”
“兵部要多用武官,把世襲百戶、試百戶,降低三品之後,任命為正九品、從九品官員使用。”
“那些地位雖卑,卻很重要的職位,與其被小吏掌握,不如定為正九品、從九品,讓武官去擔任。”
“他們這些人,可以稱為文職軍官,同樣五年一遷。”
“要多挑選識文字的人擔任,例如舉人、監生,以及廕襲官員,都可以擔任文職軍官。”
這樣又給了舉人監生一條出路,武官降三品擔任文職軍官、也有助於解決武官品級太高的問題,袁可立對此十分贊同。
又想到舉人之下的秀才,詢問道:
“秀才出身的吏員,和普通吏員一樣嗎?”
“他們身有學問,不宜和普通吏役等同。”
朱由檢考慮了一下,說道:
“秀才出身的吏員,可以稱為文吏。”
“文吏同樣三年一考,二十歲以上擔任,有秀才功名直接授予五級吏員。”
“這樣他們只需要十二年就能升到從九品,如果做出功績,七級以上可以入監讀書,學成後授予從九品散官。”
說著,朱由檢又想到司法數算考試,又說道:
“以後不止秀才,所有識字的人,只要通過刑部司法考試、戶部數算考試,都可以擔任文吏,按成績授予三四五級吏員。”
“吏員要儘量識字,並且懂得法律數算,多用文吏和轉為文職的軍官軍士,減少世襲吏員。”
仿照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將司法數算考試用作吏員考試,作為科舉補充。
袁可立作為科舉出身官員,對此十分贊同。覺得吏員同樣有必要考試,讓識字的人擔任。
君臣二人商議良久,把非進士出身的官員遷轉政策,大體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