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皇帝責備韓爌、李起元的事情,在朝堂高層引起的波瀾很大。
但是民間議論最多的,是同日發生的贈恤死事諸臣。
因為黃宗羲等人鬧起來的聲勢,這件事在京中很受關注。即使報紙上的報導很少,卻捺不住文人士子關心。
如今終於有了結果,在京中自然是引起熱議。
朝廷追贈原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龍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原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楊漣右都御史;原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左光斗右副都御史;原任吏部員外郎周順昌太常寺卿;原任吏科都給事中魏大中太常寺卿;原任山東道御史黃尊素等俱太僕寺卿……各蔭子太學生。
這麼豐厚的贈恤,讓大多數人感到滿意。認為這些被閹黨害死的東林君子,能在九泉瞑目。
周順昌之子周茂蘭,便是其中一員。他這次上京不但為父親成功伸冤,還被寫入《清忠譜,成為公認的忠臣孝子。
如今周順昌被追贈太常寺卿,皇帝還給了三世誥命,允許建祠賜額。周茂蘭對這個結果已經心滿意足,打算回鄉操辦這些事,同時完成守制——
他的父親周順昌是天啟六年六月十七日遇害的,按照守孝二十七個月的制度,還需要守制半年。
作為世所公認的孝子,他要遵守古禮。
李玉對於周茂蘭的離去,心中很是不捨。畢竟他能寄居在劉宗周府中,靠的是周茂蘭的關係。他賴以成名的《清忠譜,也多虧了周茂蘭為父申冤的事蹟。
兩個年輕人,一路相互幫助、相互扶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周茂蘭對李玉的才華極為佩服,說道:
“以李兄的才氣,不說進士會手到擒來,中個秀才絕對沒問題。”
“可惜兄臺出身……實在是可惜!”
李玉以前也有些自怨自艾,但是自從前幾天被皇帝召見、幫助鐘鼓司做事後,他就再也沒有了這個念頭,灑然道:
“不用替為兄可惜,周兄弟回鄉之後,一定要用心讀書。”
“為兄還等著你當官任職,以後照顧一二呢!”
說著他哈哈大笑,讓周茂蘭都有些驚訝,感覺他在前幾天被皇帝召見後,整個人都變了。
只是皇帝吩咐的事情是機密,他也不好打探。只能按下不解,苦笑道:
“我的才學自己知道,如果能中舉的話,登科應該沒問題。”
“但是江南鄉試的難度李兄也知道,就連張溥那樣的才子,現在也沒中舉呢!”
進士名額擴充,而且多了副榜出身。周茂蘭自忖自己若能成為舉人,登科的可能很大。但是江南鄉試的錄取名額雖是全國最多,但是相比南直隸眾多的讀書人,仍舊還是太少。他感覺以自己的學問,很難考取舉人。
李玉也知道江南鄉試的難度,勸他道:
“聖上恩蔭周兄弟為太學生,而且明確說了只要能通過禮法數算考試便能任官,兄臺何必還要考進士呢?”
“只需在太學用功幾年,通過考試也就能做官了。”
“何必盯著科舉那條路,和貧寒士子爭機會。”
周茂蘭聽了有些心動,但是想想父親的名聲,他若恩蔭入仕,可能有損父親的君子之名。所以他的心裡,仍舊有些猶豫。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為難,李玉道:
“周兄是不是覺得恩蔭入仕名聲不好,所以有些不願?”
“但是你這樣的想法,可是辜負聖恩。”
“聖上看我寫的《清忠譜時,多次稱讚周兄為忠臣孝子,當為官員之子表率。”
“你若不在朝廷效力,豈非枉顧聖意?”
說著,他想起皇()
帝有讓自己從鐘鼓司抽調人員、組建皇家樂團的事情,說道:
“周兄若擔心有人對你有非議,可以不在外朝任官。”
“你如今深受皇恩,可以像為兄一樣,在內廷中任職。”
“現在的內廷,可不比以前大多都是太監。聖上為了防止出現又一個魏忠賢,有意提拔一些勳貴忠臣之後,在內廷衙門任職。”
“不瞞周兄,愚兄便已經打算,過些日子就去內廷任職。”
“周兄若來的話,可以幫襯一二!”
對此極為驚訝,周茂蘭萬萬沒有想到,李玉已經打算進內廷。想到內廷的那些太監,他坑坑巴巴地道:
“李兄就不怕,那些閹……太監為難你嗎?”
想到父親等人的慘死,周茂蘭既是痛恨,又有一些害怕。不願去內廷任職,不想和太監打交道。
李玉心裡其實也有些怕,因為他這樣無法經常見到皇帝的人,很可能被太監進讒言,讓皇帝喪失信任。
但是想想錦衣衛現在的地位,還有皇帝對禮樂的重視,他覺得這種可能性並不大,正色道:
“正因為有些用心險惡的太監可能蠱惑聖上,所以我們更應該去內廷任職。”
“正人君子如果不參與朝政,朝堂上就會被小人把持。”
“周兄,當此重製禮樂之時,我們要勇擔重任啊!”
周茂蘭心中的猶豫,終於被這一句話觸動。因為劉宗周負責重製禮樂,他這些日子也聽說了很多有關的事情。
其中一條,就是說重製禮樂是對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
這讓他認識到,重製禮樂推行後,所有人的權力和財富,都可能發生改變。
自己若為了一點名聲就堅持放棄恩蔭,很可能周家的門第,難以維持下去。
如果自己在朝廷當官、或者在內廷任職的話,情況就截然不同。他在權力和財富再分配時,會有很大的主動權。
所以李玉的勸說,已經把他打動。
不過作為周家長子,他要為整個周家考慮,不能隨意做決定。
所以周茂蘭沒有在這方面說下去,而是道:
“李兄的《清忠譜已經完成了,只待公演之後,定然能被收入樂府中去。”
“我會拜託先父的至交好友,一起推薦李兄入樂府。”
“至於任職的事情,等我通過禮法數算考試再說。”
李玉聞言大喜,知道周茂蘭已經心動,打算成為太學生、以後恩蔭入仕。
所以他謝過周茂蘭的推薦後,又和對方約定,半年以後再聚。
兩人依依惜別,李玉看著周茂蘭的背影,一股衝動油然而生,想要用樂曲抒發感情。只是因為手頭沒有樂器,一時沒能完成。
回去後正要把想到的樂曲寫下,卻在劉府門口看到了黃宗羲,又聽劉宗周大喝道:
“回來!”
“你還想鬧什麼?”
“陛下如此處置,難道你還不滿?”
黃宗羲聞言止步,沒有繼續邁步。但是他的心裡卻仍有些不服,認為皇帝的贈恤雖高,卻沒有完全處置害死父親的人。
所以他轉過頭來,跪在老師面前,泣涕道:
“老師,你覺得陛下的處置公道嗎?”
“為何許顯純那樣的惡人,仍舊沒被處死?”
心中對皇帝的處置,仍有不服之意。
劉宗周聞聽此言,不由嘆了口氣。
說實話,他對皇帝沒有把許顯純等人處死,也有一些不滿。
但是想想許顯純的出身,他能體諒到皇帝的難處,說道:
()
“八議之闢,議親議貴。”
“許顯純是外戚,就算大理寺定了死罪,皇帝也能寬大。”
“如果連他這樣的身份都要被處死,那麼田爾耕呢?崔應元呢?”
“是不是都得處死,才能讓你滿意?”
“這樣報復下去,什麼時候能結束?”
“難道你要陛下把所有閹黨的臣子都殺了?”
“讓天下人人自危?”
想到黃宗羲這些日子的表現,還有他之前整日裡面對爺爺黃曰中寫的“爾忘勾踐殺爾父乎”這八個字,劉宗周覺得自己這個弟子現在心裡充滿了仇恨,有違聖賢之道。
所以他的心裡,現在更多的是自責。認為自己之前疏於教導,讓黃宗羲執著於仇恨。
再想到自己之前勸皇帝懷仁義之心、行堯舜之道,他更加確定了,皇帝在這件事上沒有錯,錯的是黃宗羲太執著仇恨。
如果按黃宗羲的想法,把許顯純等人殺了,那麼和他一樣罪名被殺掉的會很多,之前依附魏忠賢的臣子,必然人人自危。
皇帝面對這個局面,可能收不住手,把很多人都殺掉。
這對劉宗周來說,是更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所以他現在認為,皇帝對許顯純的處罰雖然有點輕,卻好過大開殺戒。
尤其是想到皇帝之前按律處死楊鎬,就要同樣處死王化貞的事情。劉宗周更加覺得,不能讓皇帝開殺戒。
所以他把黃宗羲喚到身前,語重心長地道: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你現在心中只有仇恨,而忘記了忠恕。”
“記住,要忠於陛下,而且要心懷仁恕。”
“現在陛下恩蔭你為太學生,你在回鄉守孝後,半年後來京學習!”
黃宗羲的父親黃尊素,是在天啟六年閏六月自盡。黃宗羲守孝結束的時間,大約也在半年後。
在黃宗羲不願放棄仇恨,還在在京城鬧事的情況下,劉宗周派人把他送回老家。並且給黃曰中寫了一封信,讓他教導黃宗羲。
安排完這件事情後,劉宗周又送走了左光明。這個人是左光斗的弟弟,左光斗得到贈恤後,他要告訴家裡人。
鹿太公等人,因為這件事圓滿結束,此時也紛紛告辭。
一時間,先前人聲鼎沸的劉府,頃刻間少了許多人。
劉宗周看著他們離開的身影,又想到黃宗羲的事情,想到左光斗和楊漣的東寧衛百戶贈恤,他忽然又想到一件事,寫了一封奏疏,讓人呈給皇帝。打算在黃宗羲放不下仇恨的情況下,讓皇帝派這些遇害的家屬去東寧衛,讓他們監督許顯純等人服刑。
寫完奏疏之後,劉宗周聽到一陣樂聲,才發覺李玉沒有和他人走,仍舊還在自己家裡寄居。
想到皇帝讓自己好好培養他,輔佐自己重製禮樂。劉宗周把李玉喚來,和顏悅色地道:
“在京城還適應嗎?”
“陛下上次召見,和你商量了什麼事?”
對別人李玉可以說是機密,但是對劉宗周這個幾乎能知道一切機密的朝堂大臣,他就不能虛言搪塞了。猶豫了一下說道:
“聖上讓我不要宣揚,說是給皇后娘娘一個驚喜。”
“過幾日先生就知道了,是一段非常新穎的戲。”
劉宗周聽他這麼說,啞然搖了搖頭,沒有追問下去。又想到李玉這些日子忙的事情,說道:
“聽人說你要造鋼琴,有什麼需要幫助嗎?”
“收集端清世子的著作和樂器,現在有沒有完成?”
李玉之前確實需要幫助,但是在接受皇帝的命令()
組建皇家樂團後,這些他以前需要求助他人的事情,如今就不需要了。那些西洋教堂,甚至要給他送鋼琴。
至於端清世子的著作和樂器,鐘鼓司早就在收集。所以李玉向劉宗周道:
“現在還沒有麻煩先生的地方。”
“但是聖上說新的樂器完成後,要請劉先生像編撰《禮經正義一樣,編撰《樂經正義。”
“重製禮樂,要重新編撰禮經和樂經。”
劉宗周聽得張大嘴巴,這才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皇帝讓他指導李玉是客氣的說法,真實的目的是讓他為李玉背書,推廣重新制定的大明樂。
再想到京報上的文章,劉宗周知道皇帝對樂有他的一套看法。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化為經文。
這讓他有些釋然,也有些誠惶誠恐,唯恐編撰不力,撐不起《樂經正義名稱。
作為失傳的經書,樂經太難註釋了:
樂經失傳這麼久,陛下讓我編撰《樂經正義,實在太難為人了。』
但是如果《樂經正義編的好,以後四書五經,就有可能變成六經了——』
這可是流芳百世的名聲啊!』
樂經失傳這麼久,他不奢望自己能完全復現,但是隻要《樂經正義編的好,不比其他五經的註釋差。劉宗周就敢說自己一定能成聖賢,名聲上不會弱於朱子。
所以他的心中,對此十分重視。對李玉這個人才,也是非常看重——
因為他對樂曲的理解,到底不如李玉這個創作戲劇的人。以後需要他的時候,可能還多著呢!(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
“陛下如此處置,難道你還不滿?”
黃宗羲聞言止步,沒有繼續邁步。但是他的心裡卻仍有些不服,認為皇帝的贈恤雖高,卻沒有完全處置害死父親的人。
所以他轉過頭來,跪在老師面前,泣涕道:
“老師,你覺得陛下的處置公道嗎?”
“為何許顯純那樣的惡人,仍舊沒被處死?”
心中對皇帝的處置,仍有不服之意。
劉宗周聞聽此言,不由嘆了口氣。
說實話,他對皇帝沒有把許顯純等人處死,也有一些不滿。
但是想想許顯純的出身,他能體諒到皇帝的難處,說道:
()
“八議之闢,議親議貴。”
“許顯純是外戚,就算大理寺定了死罪,皇帝也能寬大。”
“如果連他這樣的身份都要被處死,那麼田爾耕呢?崔應元呢?”
“是不是都得處死,才能讓你滿意?”
“這樣報復下去,什麼時候能結束?”
“難道你要陛下把所有閹黨的臣子都殺了?”
“讓天下人人自危?”
想到黃宗羲這些日子的表現,還有他之前整日裡面對爺爺黃曰中寫的“爾忘勾踐殺爾父乎”這八個字,劉宗周覺得自己這個弟子現在心裡充滿了仇恨,有違聖賢之道。
所以他的心裡,現在更多的是自責。認為自己之前疏於教導,讓黃宗羲執著於仇恨。
再想到自己之前勸皇帝懷仁義之心、行堯舜之道,他更加確定了,皇帝在這件事上沒有錯,錯的是黃宗羲太執著仇恨。
如果按黃宗羲的想法,把許顯純等人殺了,那麼和他一樣罪名被殺掉的會很多,之前依附魏忠賢的臣子,必然人人自危。
皇帝面對這個局面,可能收不住手,把很多人都殺掉。
這對劉宗周來說,是更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所以他現在認為,皇帝對許顯純的處罰雖然有點輕,卻好過大開殺戒。
尤其是想到皇帝之前按律處死楊鎬,就要同樣處死王化貞的事情。劉宗周更加覺得,不能讓皇帝開殺戒。
所以他把黃宗羲喚到身前,語重心長地道: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你現在心中只有仇恨,而忘記了忠恕。”
“記住,要忠於陛下,而且要心懷仁恕。”
“現在陛下恩蔭你為太學生,你在回鄉守孝後,半年後來京學習!”
黃宗羲的父親黃尊素,是在天啟六年閏六月自盡。黃宗羲守孝結束的時間,大約也在半年後。
在黃宗羲不願放棄仇恨,還在在京城鬧事的情況下,劉宗周派人把他送回老家。並且給黃曰中寫了一封信,讓他教導黃宗羲。
安排完這件事情後,劉宗周又送走了左光明。這個人是左光斗的弟弟,左光斗得到贈恤後,他要告訴家裡人。
鹿太公等人,因為這件事圓滿結束,此時也紛紛告辭。
一時間,先前人聲鼎沸的劉府,頃刻間少了許多人。
劉宗周看著他們離開的身影,又想到黃宗羲的事情,想到左光斗和楊漣的東寧衛百戶贈恤,他忽然又想到一件事,寫了一封奏疏,讓人呈給皇帝。打算在黃宗羲放不下仇恨的情況下,讓皇帝派這些遇害的家屬去東寧衛,讓他們監督許顯純等人服刑。
寫完奏疏之後,劉宗周聽到一陣樂聲,才發覺李玉沒有和他人走,仍舊還在自己家裡寄居。
想到皇帝讓自己好好培養他,輔佐自己重製禮樂。劉宗周把李玉喚來,和顏悅色地道:
“在京城還適應嗎?”
“陛下上次召見,和你商量了什麼事?”
對別人李玉可以說是機密,但是對劉宗周這個幾乎能知道一切機密的朝堂大臣,他就不能虛言搪塞了。猶豫了一下說道:
“聖上讓我不要宣揚,說是給皇后娘娘一個驚喜。”
“過幾日先生就知道了,是一段非常新穎的戲。”
劉宗周聽他這麼說,啞然搖了搖頭,沒有追問下去。又想到李玉這些日子忙的事情,說道:
“聽人說你要造鋼琴,有什麼需要幫助嗎?”
“收集端清世子的著作和樂器,現在有沒有完成?”
李玉之前確實需要幫助,但是在接受皇帝的命令()
組建皇家樂團後,這些他以前需要求助他人的事情,如今就不需要了。那些西洋教堂,甚至要給他送鋼琴。
至於端清世子的著作和樂器,鐘鼓司早就在收集。所以李玉向劉宗周道:
“現在還沒有麻煩先生的地方。”
“但是聖上說新的樂器完成後,要請劉先生像編撰《禮經正義一樣,編撰《樂經正義。”
“重製禮樂,要重新編撰禮經和樂經。”
劉宗周聽得張大嘴巴,這才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皇帝讓他指導李玉是客氣的說法,真實的目的是讓他為李玉背書,推廣重新制定的大明樂。
再想到京報上的文章,劉宗周知道皇帝對樂有他的一套看法。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化為經文。
這讓他有些釋然,也有些誠惶誠恐,唯恐編撰不力,撐不起《樂經正義名稱。
作為失傳的經書,樂經太難註釋了:
樂經失傳這麼久,陛下讓我編撰《樂經正義,實在太難為人了。』
但是如果《樂經正義編的好,以後四書五經,就有可能變成六經了——』
這可是流芳百世的名聲啊!』
樂經失傳這麼久,他不奢望自己能完全復現,但是隻要《樂經正義編的好,不比其他五經的註釋差。劉宗周就敢說自己一定能成聖賢,名聲上不會弱於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