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輿論天才和科學(第2頁)
被皇帝接見的機會可不多,如果不趁著這個機會讓皇帝記住,說不定皇帝過幾年就忘了。
張溥知道皇帝辦報有鉗制輿論的用意,當即提議用太學生的身份,在民間為皇帝效力。
朱由檢這時反而猶豫了,思索這件事情。
看似張溥以太學生身份也能為自己效力,而且還不用在他身上花俸祿。
但是這樣的話,會讓張溥在太學生等士人中,獲得極大的影響力。
以這種影響力進入官場,張溥未來就難制了。
所以他的心中,對此有些猶豫。
張溥不知道皇帝在猶豫什麼,繼續道:
“學生看當前的京報,寫得大多是政事。”
“除了朝廷官員的任免外,就是各衙門的政令。”
“這樣一時能吸引人,但是時間長了,民眾就不關心了。”
“只有衙門的官吏,才會一直看報。”
說著自己對京報的看法,張溥提出建議道:
“其它京城晚報京城新聞報等報紙,也是大同小異,只是發行的時間有不同。”
“這些內容重複的報紙,實在太浪費了。”
“學生以為應該有一份專門面向士人的報紙,吸引全天下的士人,都去購買觀看。”
這個建議,讓朱由檢耳目一新,覺得很有可行性。
因為他的規劃中,就有讓報紙分類,專門報導某一方面內容的想法。新聞報、文藝報等名字,就是由此而來。
只是如今的報紙市場還不大,也沒有那麼多的新聞,這些專門的報紙稿子不夠用,才辦成綜合性報紙。
等到以後報紙市場大了、寫稿子的人多了,這些報紙必然會走向專門化的。
張溥的提議,則是另一條思路。他不是針對某一方面內容,而是針對士人這個群體辦報紙。刊登士人喜聞樂見的內容,吸引他們購買。
以張溥寫文章的才華、還有他在士子中的名聲,確實有能力把專門針對士人的報紙辦起來。
以當今天下的情況看,士人也是購買報紙的主力群體。
這種報紙,在現在潛力很大啊!
不能只讓張溥來!
朱由檢想了一下,覺得需要有這種報紙影響士人思想,說道:
“張卿的提議不錯,朕允許你辦一份報紙。”
“只是你以前沒有經驗,朕讓錢嘉徵幫助你。”
“錢糧從內府劃撥,儘快把報紙辦起來。”
“這份報紙的名字,張卿可想好了?”
張溥在認識到京城輿論被報紙掌控後,就有了辦報的想法。聽到皇帝允許,當即道:
“學生是打算在太學辦報紙,所以稱為學報。”
“如今有陛下許可,又有大明通訊社參與,可稱大明學報。”
“向全天下的士子徵稿,並且發行全國。”
他對報紙的瞭解還很多,知道帶“大明”字樣的,不能隨意使用。
如今在有了皇帝許可後,那是能夠用了。
朱由檢聽著大明學報四個字,感覺太文氣了,皺了皺眉說道:
“大明學報四個字太長了,而且聽著太注重學問。”
“朕以為取明和報這兩個字就行了,以後就叫明報。”
“你的報紙,就以明報公司的名義辦,報社稱為大明報社。”
“下有明報和大明學報月刊兩份報刊,一個以日報或雙日報的形式發行,一個作為月刊。”
這個命令,比張溥想的還完善,所以張溥高興地接受命令。
卻不知朱由檢想的,是讓大明的人寫論文,把大明的學術期刊,逐步建立起來。
如此一來,自然能引導張溥注重學術。像之前的改造東林黨一樣,把張溥已經組建的應社,轉向學術流派。
為了加快這種轉變,朱由檢打算像催化錢謙益一樣,為張溥指明學術方向,說道:
“內閣的徐光啟徐學士,你對他了解有多少?”
張溥不知皇帝的用意,小心道:
“學生對徐閣老向無往來,但是學生的好友陳子龍,對徐閣老頗為敬佩。”
“認為徐閣老學貫中西,是天下第一等人才。”
徐光啟當然是第一等人才,要不然朱由檢也不會推動他擔任大學士。
聽到張溥的回應,朱由檢道:
“既然張卿對徐學士這麼佩服,有沒有拜師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