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事實首輔袁可立
這次武道大會,在京城的影響是空前的。
不但武進士的影響力無法和他們相比,就連文進士的名氣,也比不上他們。
很多觀戰的百姓,對武道大會上發生的事情津津樂道。姬際可、曹變蛟、高迎祥、陳王廷等人的名字,在百姓中變得耳熟能詳。
最讓百姓羨慕的,還是他們都獲得了官職。低的是正六品百戶、高的是正五品千戶,都被招入御馬監,成為勇士營將領——
這個營是皇帝從勇士四衛營分出來的,以天下第一勇士姬際可為將領,招募各地前來武道大會的強者,組成的天下第一營。
營中每個將士都稱得上精銳,有擔任百戶的機會。
這對普通百姓來說,就是通天階梯。
讓他們意識到“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並非只是虛言。
武藝高強的武人同文人一樣,都有被皇帝任用的機會。
也因此,在這次武道大會後,京城掀起了一陣習武較技的熱潮,學習武藝的人,一下多了起來。還有人好勇鬥狠,到處找人比賽。
文官士大夫對此極為看不慣,很多人上了奏疏,要求皇帝禁止這種亂象。
更有人激烈勸諫,皇帝應親近君子,不要寵信武人。
奏疏中言辭之激烈,看得朱由檢直冒青筋。
甚至在朝會上這些人也不消停,翻來覆去說這些事。
面對這種情況,朱由檢總算明白了,為何萬曆皇帝會氣得不想上朝理事,正德皇帝會責罰勸諫他的臣子。
實在是大明的文官早已被慣壞了,形成了這樣的風氣。言辭越激烈的人,越能獲得名氣。即使一時被貶,以後在文官的支持下,也能翻案迴歸。
所以朱由檢對他們,根本無法責罰。他現在施加的責罰,都會在以後變成這些人的功勳。
這讓他只能對這些奏疏無視,同時在登極以來,第一次缺席朝會。
不過他的容忍,並沒有獲得文官體諒,有些人以為皇帝退縮,言辭更加激烈地勸諫皇帝。甚至還延伸到其它事情,把皇帝之前提高工匠地位、任命他們為少府寺官員、召集僧道等事,都說成綱常敗壞。
更有人對朝堂上實行的政策指指點點,認為該如何如何。甚至還彈劾朝堂大臣,認為他們沒輔佐好皇帝。
黃立極、施鳳來、楊景辰、薛鳳翔等和閹黨有牽聯的人,全都被罵了個狗血淋頭。這些人面對彈劾,只能閉門待罪。
面對這種情景,朝堂上很多大臣感到憂心。因為他們認識到,如果這件事不處理好,崇禎朝第一次君臣對抗,很可能就會到來。
到時皇帝是用廷杖處罰官員,還是退居宮中不再參加朝會,對於當前的朝廷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在經過萬曆後期和天啟年間的混亂後,朝廷迫切需要一位明君,整頓當前局勢。
當今皇帝登極後,撫察罕、招海寇,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兩個外患。很多大臣心中,都把皇帝視為一位有能力的明君。
而且更讓他們滿意的,是當今皇帝雖然攬權,卻又是捨得放權的,對大臣廷推廷議,一向都很尊重。甚至這段時間還有繼續放權的意思,不但決定建國會,還把很多權力交給戡亂救災委員會。
再加上皇帝參考周禮重製禮樂,實行分封制和井田制,褒揚紫閣功臣和紫閣賢臣。更是讓大臣們有了立功動力,看到了世代富貴的機會。
這些有能力的大臣心中,發自內心地支持當今皇帝。他們都想像江陵公一樣,獲得一塊封地。
開闢封地需要武將出力,他們對皇帝提高武人地位雖然有些看不慣,卻沒有公開反對。
如今在朝堂上鼓譟的,大多是中低級的官員。這些人離成為賢臣和功臣還遠,沒有在皇帝的政策中獲益。甚至很多人還因為磨勘法受到壓制,難以快速成為大臣。
尤其是科道言官,對此最是不滿,很多文官在他們的帶領下,從皇帝重視武人這件事,發起第一次反擊。
朝堂上的大臣基本都是文官,最初對此事樂見其成。但是在他們鬧得越來越激烈、有發展成君臣對抗的面頭後,這些人頓時坐不住了,聚在一起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