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364章 事實首輔袁可立(第2頁)

 袁可立的府上,成基命、李邦華、劉宗周等都察院的官員,董其昌、李若星、孔貞運、何如寵、李標、錢謙益等部寺高官,此時都聚在一起,商議如何應對。

 這些人都是東林黨或傾向東林黨的人,在文官中影響非凡。袁可立把他們召集起來,就是為解決當前之事:

 “成公,你是右都御史,有監察科道官員的責任。”

 “你說現在這局面,應該如何解決?”

 袁可立在和黃立極一起執掌戡亂救災委員會後,如今隱隱和首輔並列,有插手其它衙門的權力。

 再加上他曾經協理三法司,當前三法司的格局,就是他確定的。

 成基命面對他的詢問,沒有敷衍塞責,認真想了之後,回道:

 “陛下曾多次囑咐科道言官要更注重本職,糾察違法事件。”

 “如今這些文官不專注於本職,反而在朝堂大事上胡亂發言。”

 “竊以為應該考核,查查他們的本職事項是否做完!”

 這是一個辦法,但是在這個時候實行,恐怕會引來科道言官的不滿。認為他們是公然打擊報復,鉗制言官發言。

 所以袁可立讓擔任起居注的弟子先把這個意見記下,又問李邦華道:

 “李兄,你是左副都御史,負責在都察院協理院事。”

 “對當前的局面,有什麼辦法沒有?”

 李邦華更是激進,直接就要拿掉那些官員的官位,說道:

 “陛下曾明確說過,朝廷三法司官員,以有地方司法經歷者優先。”

 “但因為老人老辦法,有許多從知縣升上來的官員,被起復或任命為科道。”

 “這次鬧事的毛羽健等人,多是知縣出身。他們自以為治理過地方,對朝堂大事橫加指摘,絲毫不講證據,視三法司制度為無物。”

 “要我說,就該嚴格執行陛下規定,裁汰這些知縣出身的科道官員。”

 這個提議,讓眾人大吃一驚,有些不敢相信。

 因為科道官員在二月選官時才被補滿,如今要拿到知縣出身的,幾乎要拿掉一半。

 這讓科道的職責,如何承擔起來?

 但是李邦華說的也確實是個辦法,朝堂上的大臣,對那些只會亂噴的言官也有些厭煩。

 他們本來還覺得皇帝不讓知縣補科道不符合以前慣例,但是在對比推官和知縣出身的科道官員後,如今卻感覺很有道理——

 畢竟推官是司法官,大多還注重證據和法律,寫出的奏疏算是言之有據。

 知縣出身的科道,則大多把自己視為朝堂大臣,在各種事務上胡亂發言。他們把風聞奏事的權力,發揮到了極限。甚至捕風捉影,勒索其他官員。那些官員不想被他們彈劾,只能破財消災、或者幫他們辦事。這種奇葩的事情,有良知的官員都會看不慣。

 朝堂上的大臣,這種事情早就厭煩了,甚至很討厭那些自命不凡的小官。在皇帝指出科道官員的出身後,他們審視之下,發現這些人大多是知縣出身。頓時就找到了目標,支持皇帝的政策。

 聽著這些人的態度,袁可立看向董其昌和李若星,說道:

 “董兄、李兄,如今署理吏部尚書的楊景辰閉門待罪,這件事需要你們去辦。”

 “你們說這些科道官員,應該轉任何職?”

 沒有像李邦華說的那樣裁汰,袁可立只想把這些人調出去,不影響朝堂局面。

 董其昌在吏部不怎麼管事,李若星道:

 “轉任暫且不急,現在有一件事更迫切。”

 “光祿寺少卿周延儒,已經主動把非法收入上交,並且把自家財產申報,請求在所有官吏中推行這個制度。”

 “禮部尚書溫體仁響應,已經要求禮部各衙門實行,以示清貴官員為官清廉。”

 “我已經打算把財產申報制度在吏部實行,避免他們在官員選任時徇私舞弊。”

 “科道官員有監督官員職責,更應該把自身財產申報。以免他們徇私枉法,辜負監察責任。”

 袁可立聽得點頭,也明白李若星為何這樣做。因為李若星就是被皇帝以清廉選在吏部的,“民之一絲一縷,皆民之命也”這句話,現在都掛在都察院廉政總署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