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立功爭爵(第3頁)
朱由檢之前設立的公證機構,開始被更多的人接受。
太醫院設立的婦幼保健院,也有更多的孕婦去分娩——
這裡也同樣設立了公證處,開具的出生證明都有編號和存檔,能直接作為審判時的證據。
太醫院產科醫生,因此積累了更多的經驗,讓朱由檢對他們更加放心。
同時,因為分娩時有可能出現的大出血和難產,朱由檢又推動血型鑑定技術,發展輸血的同時,用這種親子鑑定方法排除血型不符合的爭議繼承人。
大明的醫療技術和對人體的認知,開始進一步完善。
這個時候的大明,對人體的認知已經很深。
溫補學派的實際創始者張景嶽,在他的著作《類經圖翼》中,詳細介紹了臟腑內景、骨度部位。
此人的醫術十分高明,被稱為“仲景、東垣再生”,而且是衛所出身,家中世襲紹興衛指揮。
朱由檢召集民間醫術高明的醫生時,他被很多醫生還有定西侯推薦。如今已來到京城,成為御醫之一。
和董其昌與利瑪竇等人都有交往、以福建參政致仕的王肯堂,曾經成功為眼窩邊生毒瘤的患者行切除術,還作過落耳再植術。
陳實功更是在萬曆四十五年撰寫了《外科正宗》,專門講解外科手術。
朱由檢叮囑太醫院整理醫學著作,看到這部書的名字後,讓人專門去請陳實功來到京城做御醫,傳授外科技術。
如今,陳實功已經在京城太醫院醫藥學堂擔任外科學院院長,併成立附屬外科醫院,教導弟子做手術。
朱由檢根據古書上的“簡狄胸剖而生契”,讓他和婦幼保健院合作發展剖腹產,作為難產時沒辦法的辦法。
為了這個,朱由檢還特許部分醫生對無人認領的死刑犯進行解剖,完善對人體的認知。
麻醉、消毒、傷口縫合、術後護理等技術,都在試驗中得到規範。
不過以這個年代的技術,手術的風險還很大。張居正就是因為割痔瘡後元氣大損,五十八歲去世。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朱由檢不打算讓人採用剖腹產。他更注重發展的,是產鉗和胎頭吸引器:
(左邊是產鉗,右邊是胎頭吸引器)
產鉗很好理解,就是一個大鉗子,把胎兒夾住拉出來。
胎頭吸引器是一種空心裝置,根據負壓吸引的原理把胎兒頭部吸住,協助孕婦分娩。
這種裝置需要用到橡膠,現在沒有橡膠,只能用其它膠替代——這是朱由檢向泰西派遣使團時,囑咐他們蒐集橡膠樹的原因。
產鉗和胎頭吸引器的出現,讓婦幼保健院的產科醫生,有了更多的助產手段。
在成功幫助一些難產的孕婦分娩後,這個醫院的名氣已經開始傳出去,越來越多的家庭,願意讓孕婦住在醫院生產。
朱由檢在瞭解到這個成績後,還仿照一到九級工匠和工程師,設立一到九級醫士和主治醫師。並且分出專門做護理的護士,還有接生和護理產婦的助產士,制定助產規範的同時,根據助產數量和成功率,為她們劃分等級。甚至承諾給皇子公主的接生者,授予勳級獎勵。
這讓一些技術高明的穩婆,開始加入醫院成為助產士——
她們都想要進入宮廷,成為皇子公主的接生者。
婦幼保健院的實力,也因此越來越強,成為京城最著名的醫院之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