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參謀部和廟算(第3頁)
“副職加個副字,級別降低半品。”
“這樣從部長到股長,每級皆有官位。”
仿照之前給錦衣衛設置的官位,朱由檢定下這些級別,又說道:
“樞密同僉以下,設四個級別承旨,作為樞密院加銜。”
“有這個加銜的官員,可列席樞密院會議,參與整個樞密院的事務。”
“樞密同僉及以上,統稱樞密大臣,參加樞密院會議,決定日常事務。”
“並可參加御前會議,推選總兵、副總兵等武官。”
這是把推舉高級武官的權力,由之前定下的九卿廷推,改為樞密大臣廷推。袁可立有些猶豫道:
“這樣政務院等院的九卿,或許會有意見。”
朱由檢連樞密院都設了,怎麼還在乎一些文官的意見?毫不在意地道:
“有意見就讓他們提,不要憋著不滿。”
“軍中的武將他們能認識多少,推舉時還不是亂選?”
“樞密大臣就不一樣了,他們對軍中事務有了解。推舉總兵、副總兵時,總會靠譜一些。”
又說道:
“還有護軍使和邊疆督撫,樞密大臣和九卿一起廷推。”
“涉及藩屬和外交事務的,還要加上理藩院大臣。”
“樞密院的大臣,像都察院一樣,由朝堂大臣提名,朕從其中挑選。”
三言兩語,定下了這些官職的級別和推選任命方式。名義上仍舊是廷推,但皇帝毫無疑問增加了決定權。
袁可立對此有些無奈,但這是樞密院設立時就有心理準備的。
皇帝之所以設立樞密院,就是為了增加在軍事方面的決定權。
為此不惜承認文官奪取到的兵權,換取群臣同意。
群臣若還不知足,皇帝也會翻臉。
所以他同意了皇帝的決定,並且應皇帝要求,和其他兵部大臣商量一個樞密院官員的名單。
朱由檢特意提到了楊嗣昌,詢問袁可立道:
“楊嗣昌怎麼安排?”
“袁卿是怎麼打算的?”
袁可立認為楊嗣昌是天生的參謀人材,當然想安排在參謀部。
之前他還覺得楊嗣昌現在的官制品級低,超擢可能會引來非議。
如今皇帝把樞密院下屬的三字部定為正三品,那就沒有妨礙了。他說道:
“臣以為楊嗣昌的能力,可以勝任樞密院參謀部長。”
“他去年剛升任從三品參政,磨勘年份還不夠。”
“臣以為可讓他擔任從三品副部長,署理部長職務。”
朱由檢皺了皺眉頭,說道:
“楊嗣昌有能力是不差,但他在軍事上沒有實戰經驗。”
“還是讓他擔任副職,正職由卿兼任吧!”
“還有,參謀部前面可加個總字,部長可以稱為總參謀長或總長,副部長稱副總參謀長或副總長,和其他部長副部長區分,顯示它的不同。”
“這是樞密院最重要的部,名稱上要有區別,也要由袁卿這樣的大臣鎮著,以後擔任的官員要加樞密大臣。”
“將來朱燮元等有功的地方督撫轉任時,也不會覺得朝廷虧待。”
袁可立一想也是,參謀部別看被定為正三品衙門,但是它在樞密院的排位,其實還在兵部前。這個部實際上就是軍令部,兵部尚書以軍政部長身份參加樞密院會議時,都要排在總參謀長後面。
這樣的官職,確實需要高品官員擔任,不能以普通正三品看待。
所以他答應了皇帝的要求,兼任總參謀長。用自己的身份,為這個部保駕護航。
然後他又聽皇帝道:
“命楊嗣昌以副總長身份,執掌參謀部作戰司,組織後勤部、裝備部、邊防部、海軍部的人員,計算實施他的四正六隅計策需要多少錢糧,調動多少兵馬。”
“錦衣衛北司房情報中心,以樞密院情報部身份,同樣參與此事。”
“這是樞密院成立後第一個任務,樞密院其它機構的設置,要以能夠制定和實施這樣的作戰方案為中心。”
“未來還會有很多作戰方案,這也是參謀部存在的意義。”
“孫子兵法說:多算勝,少算不勝。”
“樞密院執掌軍令,要多做些廟算,打有準備之仗。”
這個要求,讓袁可立聽得心潮澎湃,更加明白了樞密院成立的意義。
樞密院的機構,以參謀部為中心,最重要的責任,也是參預謀畫、為戰爭進行廟算。
大明的軍事由樞密院執掌,一定會多些勝算。
就這樣談論了許久,朱由檢和袁可立商定從兵部等衙門抽調人員,在楊嗣昌帶領下做廟算。
為了保密,朱由檢還仿照後世的習慣,給這個作戰方案起了代號,稱為“己巳方案”。
在小會堂、也就是剛改名的中軍都督府專門安排房舍,作為樞密院成立後的第一件事來辦。
說到中軍都督府,朱由檢還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廢除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都指揮使僉事這三個都司加銜。
都指揮使和都督僉事都是正二品,都指揮僉事和指揮使都是正三品,只有都指揮同知這個從二品空缺。
如今,因為樞密院在樞密僉事之下設立樞密同僉,朱由檢仿照這個,為五軍都督府增加了從二品都督同僉。
金吾衛都督府同樣,增加了這個從二品加銜。甚至在正四品指揮僉事之下,增設從四品指揮同僉。從正一品到從六品,都有了穩定的加銜。
都司加銜徹底沒有了用處,被他直接棄用。金吾衛都司這個虛置機構,在短短一年之後,就成為了歷史。
未來的地方都司,朱由檢也會進行改變,把地方混亂的軍事權力,進行重新安排。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