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五十章 吳藩各派(第3頁)

 發現這種規律之後,一些商人也開始主動與吳王府聯繫,求購他簽發的通行證。吳王府的控制區並不大,而且往往較為偏僻,但就算從這些地方繞路,也比走大道更加安全。控制區之外的地方領主,礙於吳王的面子,也往往不敢過於刁難。

 有些心眼更活的,則看到了這個路網本身的價值,提出要加入吳王政權,利用他們這邊的道路,有計劃地轉運物資。一邊賺錢,一邊滿足吳藩本身的物資調度需求。吳王府確實挺窮,連專門的運輸工具和運輸車隊都缺。見有人這麼熱情,就開始給商人頒發憑證,僱傭他們去運輸固定數量的貨物,只要運到,就可以免除對應的路費。於是更多商人慕名而來,甚至嫌吳王手裡的路太窄、太短了。

 為此,一些大商人開始主動示好,給吳王捐款,希望他能加快速度。附近城市的商會,也對此很是熱衷。因為道路相對安全,省去了大量買路錢和僱傭保鏢的費用,因此他們就用這些錢繼續投資,幫忙買通和說服附近的貴族,主動幫吳王修繕道路。吳王這邊負責出人,他們則可以出錢,只要道路能延伸到他們城市,就可以了。

 雙方一拍即合,由商會出面,向管轄當地幾座城市的伯爵,購買了道路的所有權。這一片地方,都是貧窮的鄉村,所以伯爵收了錢,就批准下來。然而,道路修成之後,繁榮的程度超出了預期,伯爵又開始後悔,想要收回道路。

 商會對此十分憤怒,立刻組織私兵和城市民兵,據城防守。還一邊聯絡吳王,請他出兵助戰;一邊派人帶著錢財,四處遊說,說服周圍其他城市和領主,趁亂來針對伯爵。雙方僵持了一段時間,商會堅持要保住道路的所有權,否則絕不讓步。伯爵耗不下去,只能作罷。

 這件事成功之後,城市商人們獲得了更高的地位,在吳王宮廷裡,也有了話語權。他們被稱為“保路派”,屬於目前比較活躍的新興勢力。不過因為直接參加行政事務的情況不多,基本上還是專注於道路和商業,所以相對中立,不怎麼摻和其他人的爭議。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小團體,比如當地基層教士的互助組織,還有一些在城裡總被行會欺負、只能逃出去的工匠組成的鬆散協會,等等。由於吳王在這邊,屬於被迫白手起家,經常要儘可能團結更多人,以求發展壯大。所以這些雜七雜八的群體,其實一直不少。

 當然,雖然整個組織都比較將就,看著很是草臺,但歐洲這邊,其他組織也不怎麼樣。而且,吳王府畢竟編制極多,至今發都發不完。村裡挖渠的工頭,都是個從七品的官。整個勢力也是上升期,每天都有各種忙不完的工作。這會兒,反正也不愁大家會爭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