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三人議會(第2頁)

    ——因為在這之前,紫帳汗國連個正規的會議程序都沒有。所謂決策,其實就是大汗伯顏帖木兒、宰相郭蓋或者太師也先不花等有威望的人,召集大家開個會。首領們坐在一起,聊個幾句,大體把事情定下來,就算完成了。


    因此,當時甚至出現過邊喝酒邊決策,結果文書也喝多了,導致計劃細節不明的情況。


    而當年,為了讓裁撤部落、設立萬戶的決策在大會上通過,先汗伯顏帖木兒不惜親自在會場上和草原親戚們打架。一連摔翻了三個汗王,才迫使部落頭人們接受這個提案。


    跟這種摔跤決策法相比,柱國們通過正式會議流程和記錄明確的投票進行決策,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


    後來,因為實力最強的柱國李應麟,被海倫娜太后在政治鬥爭中擊敗,柱國共和制度也隨之瓦解。不過,為了安撫在這個過程中配合自己的郭蓋等人,太后也沒有直接解散十三人會議,而是提議對它進行調整,把前後的流程和各個附屬機構確定下來。


    之前,十三人會議全部是南衙世侯組成的,想想都知道不可能長期持續,只是南北戰爭之後,他們的優勢一時無人可比,由此產生的暫時現象。


    想統治一個國家,卻不準其他勢力參與決策,是肯定不行的。汗國元老郭蓋等人,對此也很明白。因此,這個改組提議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得以通過。


    新的制度下,南衙世侯的固定席位從十三人減少到五人。兩名共治的巴塞琉斯佔兩席,北衙萬戶們佔三席,教會代表佔一席,尚書省官員佔一席,大法官佔一席。除了把大汗也拉進來,平衡各個勢力,也給了其他機構發言權。


    雖然希臘人總覺得這個數字不太吉利,不過大家已經形成習慣了,也懶得再改了。


    海倫娜太后很擅長這些在規則內拉攏盟友、孤立敵人之類的操作,通過不斷的利益交換,基本上能保證自己一直在會議中取得優勢。但她的基本權力,是來源於作為大汗監護人持有的那兩份話語權,所以約翰八世親政之後,很可能通過替換共治者,把她徹底逐出最高權力層。因此,太后的反應才會如此激烈。


    再之後,巴西爾三世在重臣們的擁護下,驅逐了太后,掌握了權力。隨著他不斷獲得軍功和權威,也開始著手對制度繼續進行調整。


    到這個時候,紫帳汗國的行政機構已經比較完善。而經過三四代人的傳承,一些世侯家族已經走向了衰落甚至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