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三百零九章 都是主人的願望罷了(第3頁)

  更麻煩的是,這些人對希臘的忠誠程度可能還不如土匪們——他們大部分都是奧斯曼時代,為蘇丹效力的上層希臘貴族“法納爾人”。

  有些家族本來在保加利亞和瓦拉幾亞當地頭蛇,因為助紂為虐,被當地人厭惡的程度超越了奧斯曼人,只能開溜;有些則背叛了蘇丹投靠俄國,又背叛沙皇逃到希臘,讓人不知道他們到底是真的熱愛祖國還是僅僅又一次進行投機。

  對於這些人的特點,雅典的主保聖女、聖菲洛泰進行過概述。這位為了保護被奧斯曼人掠走的婦女而殉道的貴族婦女,對同胞們的評價是“沒有善惡之別,沒有信仰,沒有定力,寡廉鮮恥且大膽妄為,每天怨氣沖天……時刻準備著從他人的不幸中撈上一把。”從事後發展看,她的評價還是挺準的。

  這些人確實很早就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制定臨時憲法,但這個組織完全沒能彌合眾人之間的矛盾。他們唯一的共識,大概就是要向外國要錢要支援。親赴希臘參與獨立戰爭的英國曆史學家喬治·芬利則直言記錄說,這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設法欺騙歐洲人給錢,卻很少努力把希臘人自己組織起來。

  這種努力倒不是沒成果。一眾西歐人真的前往希臘支援作戰,而更多的人也出於各種目的,樂意籌集資金。

  在倫敦,哲學家邊沁等人組織了“倫敦希臘人協會”,試圖藉助希臘獨立,進行自己的理想社會建設嘗試。協會吸引了不少出手闊綽的貴族,最高的1825年,當年就向希臘投入了二百萬英鎊——而那一年英國陸軍的軍費也就680萬。

  拜倫倒是比邊沁現實一些,覺得這個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但希臘的實際情況,甚至讓這位深信懷疑主義、有嚴重抑鬱症的詩人都大跌眼鏡。憑藉著能把精神病人氣出院的操作,老貴族們成功把這些資金,全都浪費在了無止境的內訌和黨爭上,沒能取得任何成果,只能向更嚴苛的債主借更多的錢來填窟窿。

  所以這些理論的問題,其實很尷尬。幾百年了依然是這個樣子,讓郭康很懷疑,希臘人研究這東西到底有用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