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三百五十六章 教會的原則(第3頁)

 但此時,康熙依然還希望能說服對方,並且數次派遣傳教士,去羅馬給教宗說明情況,辯解經義爭端。但教廷依然堅持己見,還扣留了擔任清朝代表的法國傳教士,迫使康熙又寫信求情,才答應放人。

 1720年,教宗第二次派特使抵達清廷,康熙再次親自出面,解釋了孔子牌位的由來等問題。然而這次辯解依然無果而終。1721年,教廷禁令的正式公文送到康熙手中,清政府這才放棄,宣佈禁止傳教。

 不過,直到雍正時代,禁令都不太嚴格,耶穌會也做了最後一次妥協的努力,重新制定了一套變通方法取代“利瑪竇規矩”。但這次嘗試也很快被教會否決。1742年(乾隆7年),教宗正式下達命令,禁止傳教士再就禮儀之類的問題展開討論,終結了相關議題。禁令在整個東亞文化圈生效,也基本上終結了傳教的歷史。

 而這個禁令的結束,要更加戲劇化。

 1932年5月,日本出了件事:在耶穌會創辦的上智大學,一名陸軍軍官帶領一些學生去參拜靖國神廁,其中有信奉天主教的學生,以這是偶像崇拜為由,拒絕行禮。日本軍部對此極為不滿,事件逐漸發酵。10月,得到授意的日本媒體開始大幅報道此事,稱“上智大生參拝拒否事件”。

 短短一個月後,羅馬教廷就宣佈,參拜神社是表達尊重、敬意的儀式,不算偶像崇拜,允許天主教徒參加。持續了二百年的禁令,在日本隨之失效。

 1934年,在日本控制下,偽滿政府向羅馬教會提出,要求天主教徒也參加祭孔等活動,教會同樣立刻讓步。東亞大陸地區的禁令也失效了。

 在此情況下,原有的規定已經失去了意義。1939年,教宗正式頒佈文件,宣佈正式承認祭祖、祭孔等活動。長達數百年的禮儀之爭宣告結束。

 就這樣,康熙雍正多次辯經都沒能成功解決的問題,在溥儀那邊解決了……

 這件事算是把教會的臉都抽腫了。但凡瞭解這段歷史,都毫不意外為什麼近代的東方,教會的名聲如此之差——這都不止是傲慢對待其他文明的問題,它連傲慢都不能堅持傲下去,最後只能成了小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