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三百七十六章 天下非元即周



 古羅馬的這些特點,被之後的東羅馬和教會,也繼承了下來。

 認真說來,東羅馬因為希臘文化影響,再加上學了不少波斯人的東西,在這方面已經和古羅馬有不少差別了。

 比如最直觀的,可以直接看名字的變化。在古羅馬時代,婦人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名字”,一般會直接用氏族名的陰性化,作為自己的稱呼。

 比如凱撒的女兒,因為氏族名叫做尤利烏斯,所以自己的名字就叫尤利婭;屋大維的姐姐也是如此,所以叫屋大維婭。如果一家的女兒有兩個,就分別用大小稱呼,比如安東尼的兩個女兒就直接叫大安東尼婭和小安東尼婭。

 如果更多,就在氏族名後面排序號,大女兒叫maxima,二女兒叫seda三女兒叫tertia,依次類推。比如布魯圖斯有三個姐妹,因為他們屬於尤尼烏斯家族,就分別叫優尼烏斯·第一,優尼烏斯·第二和優尼烏斯·第三。

 不過這種序號命名,不管音譯還是意譯,都挺怪的。所以郭康傾向於直接翻譯成“尤大姐”、“尤二姐”、“尤三姐”。感覺這樣反而更合適些……

 在出嫁之後,羅馬婦女也不會改變名字,依然會使用父名。這也是父權制最直接的體現。改為跟從丈夫的姓氏,應該是在蠻族時代才出現的。

 當然,這些習慣,一開始也僅限於拉丁人。像羅馬旁邊的伊特魯里亞人,婦女就有單獨的個人名。只不過後來這些族群都漸漸羅馬化,也用上了羅馬的習慣。

 這種情況,也沒法拿先進落後評價。伊特魯里亞人、羅馬人、日耳曼人,誰的習俗更“先進”?這就沒什麼可比性。

 同理,羅馬的父權制和其他部落的制度,也沒法這麼直接比較。強行說誰更先進,同樣是沒有意義的。

 非要對比的話,羅馬人至少還有個“綱常”,而很多蠻族是處於一個都沒有的狀態,就靠後來,教會來給他們硬補。從這個角度說,在“理論是否完善”這個方面,大家才能拉開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