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三百七十六章 天下非元即周(第2頁)

 “東方”——對當地來說主要是波斯——在理論制度的完善性方面,就強過羅馬;而羅馬,又強過一眾蠻族。後來羅馬也確實不斷學習東方,完善自己的政治結構。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新理論,並不意味著原本的理論必須拋棄。在模仿波斯的時候,羅馬人顯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傳統,直到現在,這裡都有著十分濃厚的、羅馬特有的文化氣息。

 相反,郭康懷疑,這種強烈的“取代”和“逆反”意識,就是蠻族獨有的文化。尤其是新教化之後,可以說非常明顯。

 很多在後世被鼓吹的習俗,之所以受到推崇,不是因為其本身有某種能力,能給眾人帶來好處,而是因為它反對原有的教會規則,因此才被稱為“先進”。

 有些男人喜歡小男孩。這種現象,在亞歐大陸上極其普遍,在很多文明裡,人們既不把它當做榮耀,也不會當做恥辱。找個波斯人或者希臘人,他們可能會覺得這就是社會的一部分。

 但是,因為宗教組織反對這種行為,所以,後世的人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千方百計對其進行鼓吹,甚至到了誇張的地步。哪怕教會內部,其實根本管不住這種愛好,從古到今都在不斷爆出醜聞,持“現代意識”的人也不把他們當做同好。

 這其實不難理解。整個新教運動,或者說“誓反教”運動,就是對以往教會的反對。他們其實沒有多少理論創新,基本上就只是把原來的一眾理論,給直接轉了180度,然後使用。教派的核心,不是創造新的教義,而是反對原有的教義。

 因為這種習慣,不但在面對公教和正教的時候是如此表現,新教內部,也在不斷髮生這種反轉。更新的新教,會全盤否定之前的老新教,然後這麼不斷轉下去。

 當年教義最極端,就是老一代的新教——他們鼓吹原教旨,反對公教的腐化現象,因此直接把極端性拉滿了。

 而新一代新教,並不是把這種極端性歸零,而是直接跳到對立的極端——他們像是報仇雪恨般地推崇相反意見,結果,就只能在兩個極端中間來回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