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600章 元來,你也是元紳(第2頁)

“呃,我也沒想這麼多……”突然被打了一通預防針,史惠貞有些莫名其妙。看了看有些不滿的郭康,回答。

“我就是順嘴提一下,你今後遇到了就留些意。”郭康擺擺手,說道:“蠻夷不是一個或者一些族群,而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文化傳統。蠻夷化本身,比那些蠻族部落,更應該讓人警惕。我們得隨時防止蠻族文化的擴散,還有蠻族思維的腐蝕。”

“這種交鋒,是沒有前線與後方的。之前動亂結束的時候,我就給其他人說過,大都這地方,蠻夷風氣甚至比邊境戰區還濃厚。要擊敗這種敵人,可能比戰場上戰勝他們都麻煩,不能不小心。也不要怕得罪他們,有時候,詔安這些人反而會留下大隱患,還不如徹底決裂再擊敗敵人。你看明朝,不就是這種教訓嗎。”

“明朝怎麼了?”史惠貞好奇地問。

“剛才我不是說過,能否承認造反者的問題麼。”郭康舉例道:“這是個很好用的判別方法。”

“古人經常說,某個王朝得國正,或者不正。這個衡量方式,就是描述他們的權威性。權力的說服力越強,大家就越容易服從,統治的成本也肯定會更低。”

“同樣,因為權威性足夠,他們就不需要對各種有勢力的人進行妥協,可以去推行更多有利的政策。而另一方面,歷史上,得國正的朝代,一般也都是白手起家,不怎麼依賴其他勢力,自然也有底氣和他們爭鬥。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古時候,人們還沒有足夠的歷史經驗,去總結出這麼精細的道理,就用正統性來進行一個模糊的概括。”

“明朝所處的時代,還有開國的經歷,本來應該是正統性十分充足的。歷史越往後,教育就越發達,管理國家就越來越不依賴世家大族培養的子弟。而明太祖也是從底層起家,打出來的天下。這個歷程,大概只有漢朝能和他相比了。”

“不過,漢高祖並不忌諱自己起兵反秦的事情。漢朝的官方宣傳裡,不承認秦朝的五行正朔。漢高祖還專門祭祀陳涉,安排人手維護他的陵墓。但明太祖在這件事上,卻沒有人家看得開。”

“明朝建立之後,明太祖的態度一直在來回搖擺,一會兒罵人家是韃虜,一會兒又要承認元朝的地位和正統性,甚至非說自己在元朝那會兒過得挺好。實際上,就是他總對元朝留下的士紳抱有幻想。一直這麼猶豫了很久,都下不了決心,去對付那些江南士紳,總覺得還能拉攏一下。我覺得,這其實就是個政治失誤了。”

“拉攏江南士紳?”史惠貞好奇地問:“不罵元朝,不是為了拉攏蒙古人麼?我聽說不少蒙古人投靠他,參加他的軍隊。我覺得,肯定是為了拉攏這些蒙古兵吧。士紳能幹什麼啊。”

“那倒不是。”郭康指正道:“蒙古人更不喜歡元朝。他罵元朝,蒙古兵估計罵的比他還兇……”

“呃……”
“從漢朝的經驗看,當地豪強地頭蛇,其實並不需要特別照顧。漢高祖進入關中的時候,藉助軍事力量,迅速壓服了當地,之後就約法三章,直接給平民減少負擔,很快得到了民心。之後的戰爭裡,秦地的人大量參軍,成了漢軍的骨幹,以至後人有議論說,楚漢戰爭就是把秦滅六國重新打了一次。”郭康解釋說。

“明太祖相對於其他競爭者,軍事上的相對實力,可能還更強一些。元末能找到的平民人才,也肯定不至於比秦末還少。但漢高祖能任用各種出身的人,鉗制老貴族和地方豪強;明太祖卻做得很粗糙,經常一片一片的出事,只能在事後,用更加殘暴的手段強行彌補。我覺得,這一方面可能是性格差異,一方面也是在政治上,他沒有漢高祖成熟的緣故。”

“也可能是那些元紳真的有用吧。”史惠貞猜測道。

“有用的話更不能這樣了。這些人都是吃硬不吃軟,而且再軟也沒辦法啊。”郭康搖搖頭:“元朝對江南的管理,幾乎就是沒有管理。明朝再怎麼拉攏士紳,也不可能做到元朝那種程度了,所以,士紳懷念大元,也是理所當然的。”

“實際的結果,也是如此。你看看這些資料、史書,自然就知道了。”他站起身,從書架上拿出兩本書:“你看,要是你喜歡看書,懂得歷史,只要把這兩本一對比,就能看出很多樂趣了。有時候,讀書不僅有用,還很好玩呢。”

“這又是什麼啊?”史惠貞問。

“元明兩家各自編的元史的第一卷。”郭康把書放到桌上:“當然了,嚴格說來,他們都不能叫《元史》就是了。”

“怎麼說?”史惠貞確實有興趣起來。

“最早,是明朝想編一部《元史》。因為史書這東西,講究‘蓋棺定論’。編出來,等於宣佈這個朝代已經結束了。雖然元朝的殘餘勢力,依然到處都是——或者說,就是因為到處都是,所以才得趕緊想辦法打擊這些殘黨的合法性。從法理上,宣佈元朝已經結束了,就是辦法之一。”郭康說。

“所以,明朝剛建立,就開始著手編寫《元史》,而且明太祖都親自出面,天天催,想要幾個月內就儘快完工。但編書的人,本身就有大量元朝遺老,對明朝根本沒有什麼好感。時間緊,加上大家不情願,導致這書的質量很差。”

“到後來,雖然書編好了,但因為矛盾日益激烈,甚至發生了參與編纂的人員叛逃爪哇的事情。而且,由於牽連人數眾多,就算嚴格處理,也沒辦法讓整個項目恢復正常,只能草草收尾。結果,就導致這書,各種意義上,其實都沒有編完。就算成書的這部分,也漏洞百出,甚至藏了一些,不知道有意還是無意地攻擊明朝的內容,實在讓人不知道說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