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識學到力量 作品

第二十一章 我要娶曲泠君?(第2頁)

但這終究是封君啊,在曲冷君自身未立寸功,曲家又澹出朝堂的情況下,文帝如此做也是要花些力氣的,至少免不了要被御史給煩上幾天。

李皓此時下意識的望了一下太子,心想他這人還是不錯的,這事只怕他從中出了不少力。

結果正巧太子此時也正望過來,當然他的視線主要是看向曲冷君的,只是後面感覺到了李皓的目光,從偏移了一下,形成了對視。

於是李皓就發現,太子這看向自己的眼神怎麼有些奇怪,似乎有一種莫名的感覺,讓李皓心中也變得有些微妙,趕緊就移開了目光。

這時李皓髮覺曲冷君還未起身謝恩,轉頭瞄過去的時候,發覺曲冷君在發呆的樣子,不知在想些什麼,趕緊輕聲咳嗽提醒。

曲冷君回過神來,立即回道:“臣女未曾有功績於身,豈敢領陛下如此厚恩,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文帝聞言回道:“曲娘子,這不光為了你,還是為了獎賞曲家功績,你就不要推據了。”

而皇后這邊此時也出言附和道:“是啊,此事陛下自有主張,曲娘子安心接下便是,無需推辭。”

見帝后都這麼說了,曲冷君便起身出列謝恩,然後才退回來的。

話題說到這裡,李皓本以為就大致明瞭了,畢竟曲家的封賞有了,這就是和曲家的安撫。

接下來曲冷君想嫁到哪裡去,自然由曲家自己安排,只要別帶上東宮就行。

果然,後面文帝說起了這兒女之事的時候,先提起了五皇子的婚事,這時李皓就估計文帝后面肯定會扯到曲冷君的婚事上的。

只是李皓不明白,這件事和自己有什麼關係,非得把自己拉進來聽這一通話。

但讓李皓意外的是,文帝沒有說曲冷君的事,反而是突然對李皓問道:“袁公子,你的年紀與五皇子相彷,不知家中可有給你安排議親了。”

突然聽到這話,李皓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回道:“家中還未提及此事,畢竟我那兄長都尚未議親,想來父母應該打算過兩年再提此事吧。”

文帝卻笑道:“你那兄長如今在白鹿山書院一心讀書為學,才名顯著,這成親之事晚些自然無妨。可你這整日忙東忙西、心思不定,又加上你阿父忙於政事,阿母也懶於俗物,早日成親有個新婦在身邊管一管你,也是好的。”

李皓聞言只好回道:“陛下明鑑,我忙的這些可也都有用之物,從未做玩物喪志之事。

不過陛下的話,也確實有理,待我回到膠東之後,就向阿母回稟陛下之言。”

可顯然文帝是不想輕易放過李皓的了,又接著點評道:“你這話說的也是,若是比起你那兩個舅父來,你的行為處事確實是要好上許多。”

這一下子文帝把話題突然引到梁家身上,這轉變弄得李皓徹底湖塗了,不知道他到底是想要幹什麼。

反倒是梁無忌很是清醒,不管文帝的目的是什麼,反正先出來謝罪就是:“臣管束兩個堂弟不利,一時不查竟令他們欺壓百姓,還請陛下責罰。”

文帝回道:“梁卿家何出此言,梁家的情況我又怎能不知,你雖是梁家家主,但礙於梁太公的恩情,又怎好對他們嚴加管束。

只是我覺得那梁尚品行不端,若是讓昌安君嫁給他,豈非誤人終身,到時若是有所差池,也會傷了曲、梁兩家的關係,你說是不是。”

聽見文帝這麼直接的干涉,李皓真是對太子有些刮目相看了,沒想到他還是挺有用的嘛,雖然沒把自己的事情辦成,但能給曲冷君爭取到自由婚嫁的機會,也是不錯的。

當然除了李皓之外,其他幾人也都不約而同的望向太子,雖然其中意義不盡相同,但終歸是看好的。

梁無忌答道:“此事臣也是明白,所以前幾日便已經與曲太公商議過了,此事就此作罷。”

曲太公而後也是接著梁無忌的話回答,證實兩家已經為此達成統一意見。

文帝說道:“若是如此,那自然是最好的了,只是曲、梁、袁三家以往一直便是有姻親之好,若是就此斷絕,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