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識學到力量 作品

第九十三章 另類科考(第2頁)

 李皓回道:“當然不可能全部安排了,如果真這麼做,必然會在朝中掀起軒然大波的。

 要知道縱使是陛下,這些年也只安排了幾人而已,殿下如今還沒有如此威望。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只要這次殿下能稍稍安排幾個寒門進來,想來陛下就已經很滿意了。”

 “若只是幾人的話,倒也未嘗不可,反正這次要安置的官位還有不少,實在不行就往州郡安置就是,可這寒門子弟的人選要如何選擇,又要如何應對朝臣們的反對。”太子問道。

 李皓繼續補充道:“殿下莫不是忘了太學和白鹿山書院,那裡面可有不少德才兼備的寒門學子,而且正如殿下所說,也不可能讓他們一入仕便身居高位,這也並不現實,放他們到州郡歷練,對他們本身也是一件好事。

 不過為了避免造成物議,在具體操辦得時候,不能直接就選擇寒門子弟,這樣太容易引起其他人得反感,而是要想辦法給他們創造一個公平競爭得機會,讓真正有能力得人脫穎而出。”

 太子此時問道:“公平競爭,這樣寒門子弟真的有機會嘛,到時要是沒有,豈不是白費了功夫。”

 李皓解釋道:“寒門亦能出貴子,殿下莫忘了前朝獻侯、長平侯可都是寒門出生,不依然立下了不世功勳。

 就算本朝之中,不少的開國勳貴也談不上有多高的門第,難道殿下認為他們的能力會有所不足。

 殿下會如此想,只怕是聽多了旁人的言語,心中早已對寒門子弟有所定論吧。”

 前面的話,太子聽的覺得頗有道理,確實其他的不說,就景枡功臣這一批人,大多隻能說是地方豪強,其實相對門第都不高。

 而這最後一句,就是李皓在給樓太傅下眼藥了,事實上這也確實成功了,讓太子開始反思自己是怎麼會有寒門子弟就完全不行的印象。

 李皓這邊就在觀察著太子的反應,看他差不多變了神情之後,又開始接話,打斷太子的思緒,免得他之後再追問什麼。

 現在李皓還不能直接對上樓太傅,這樣容易在太子這邊失分,一切得循序漸進。

 “而且若是給了他們機會,他們自己把握不住,那與其他人有何干系,殿下只要把自己態度表明就行,陛下絕不會責怪殿下的。”

 “好,我明白了。”太子聞言點了點頭,說道。

 不過說完之後,他卻又問了李皓一個尖銳的問題:“不過,我其實有一點好奇,按說以子仰你的家世,不應該支持提撥寒門才是,今日為何會主動提出這點。”

 針對這個,李皓自然是早就想好答桉了,否則也不會和太子提的:“舉賢為國、非為私也,而且我袁氏百年世家,能一直傳承有序,靠的是一代代的能人輩出,而不是靠排擠他人。”

 當然這確實是事實,李皓確實不認為這幫寒門子弟能威脅到自家得地位,畢竟如今寒門子弟中名氣最大得幾位,背後就有袁家得影子在。

 更別說在如今整個寒門群體裡面,袁家本身就靠著紙張有了不少的聲望。

 但這背後的東西,太子又不知道,所以在聽完之後便沒了疑問,後續稍微準備了一下,便去到文帝那裡彙報去了。

 別說,文帝對此還是很高興的,其中除了對太子意欲提拔寒門,貫徹自己思想的高興,還有就是這次太子沒有再舉賢唯親,任用私人。

 在文帝得支持下,太子便開始著手官員安排之事,首先是針對中央得官職調配,比如原先左御史得御史中丞之位。

 類似這樣得位置,肯定是從朝中現有官員選擇合適得人選進行調任。

 不過這次文帝和太子都沒有直接指定人選,而是在李皓的建議下,從有意向並能勝任的人選中進行考試,擇優錄取。

 這點就要感謝文帝了,因為授試以職的形式,是他之前就弄出來的,並應用到了察舉之中。

 這種形式其實看似也是和科舉一樣,以考試成績劃分優劣,然後授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