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出京督運糧草(第2頁)
而這也並不影響中原國家在強盛後,轉頭就對草原發起進攻,除了宋朝。
除非安帝李隼還做了什麼其他喪權辱國的約定,否則李皓真的只能是用文化不同,來做定論了。
二是沙東部這邊,他們的兩位少主最近為了搶奪一個馬場,和其他部族發生了矛盾,併為此動起了刀槍。
不過這種事在安國經常發生,屬於是民不舉官不究的事情,因此錦衣衛也沒太重視。
但李皓卻明白,這兩件事的發生,意味著安國帝后矛盾即將全面爆發。
便詢問道:“當初讓錦衣衛想辦法在安國皇宮安插人手,進展的怎麼樣,有沒有在皇后身邊的。”
陳喜想了想,回道:“錦衣衛自己的人手,只有五個之前從義學走出的,替換身份進去做了宮女,但身份不高。
另外就是收買了十幾個宮女、侍衛,用來打探消息,不過都不是什麼重要人物,並沒有皇后身邊的人。”
李皓是準備要救下那位皇后的,畢竟以她的身份,在未來進攻安國之時,應該能有些作用。
而且有她在手,也不怕任辛不乖乖聽話,這也是之前李皓在任辛臨走時,說再見面,身份會有所轉變的原因。
只不過想往一國皇宮安插人手,哪裡是一樁容易的事,尤其是李皓真正掌事的時間還短。
因此李皓只能是盡力發揮手上的資源,說道:“你傳信去安都,讓他們加快滲透的腳步,另外想辦法把我們的人調到邀月樓做事。
那裡不是什麼重要之地,應該不難辦到,進入之後,讓人摸清那裡的所有情況,並把地形圖傳回來。”
陳喜對於李皓的這個決定很是奇怪,不由問起了原因。
只不過李皓還真不好和他解釋,總不能說自己知道,不久之後安國皇后會在那裡被焚而亡吧。
好在李皓是上位者,不想解釋的時候,也不用跟他廢話什麼,直接讓他執行就可以了。
但宿都離安都有上千里路,中間即使用飛鴿傳遞消息,也得兩天才能到。
因此李皓也擔心,到時情況會發生變化,自己應變不及,最好是有個辦法,讓自己有機會能親自到安都去一趟。
可在宿都,盯著李皓的人太多,而且還有崔明和王怡在,李皓根本不可能離開這麼長時間。
還是得找個機會出去,這樣到了外面,李皓才能有操作空間。
不過這都是後話,畢竟合適的藉口不好找。
弄好了正事,李皓才想起張晗,又詢問道:“對了,昨天讓你問的話,你可有去問了。”
陳喜自覺明白了李皓,對於這事的積極些明顯更高,當即回道:“我已經詢問過了,最近並沒有侍御史張家的人上門,張姑娘應當是應允了此事的。”
陳喜的話,李皓沒有去管,畢竟對於張晗的想法,李皓並不清楚,不知道她是因為知道自己遇刺,一直在皇宮的事,才沒過來,還是因為默認了。
在這事上,李皓不想拖泥帶水,畢竟自己雖然對這樁婚事不著急,可也不好耽誤別人。
便對陳喜說道:“等會我寫封信,你找人親自送到張晗手上,但記住不要讓外人知道,是孤給她寫的信。”
在信上李皓並沒有寫過多內容,相當直接的詢問了她的想法。
陳喜接過信件之後,很快便派人遞送了過去。
而張晗給李皓回信倒也是同樣簡潔,寥寥幾字表達了願意的意思。
有了答覆,李皓也沒再去追究原因,反正封建社會,李皓也不想搞什麼自由戀愛。
所以李皓便入宮告知了王怡,讓她可以開始籌備起來了。
王怡對此很是高興,立馬就去找崔明商量,只是現在安宿兩國戰事臨近。
崔明雖然不至於太緊張,可也沒心思放在這上面,便全權交給王怡操持。
反正太子成婚要遵照的禮制極其繁瑣,等全部走完最起碼要一年半以上,那時兩國交戰怎麼也結束了,到時他自然就有了時間。
只是正當王怡這邊操持的高興的時候,李皓這邊又出了點問題。
因為面對宿國給安國發去的照會,安帝不僅沒有絲毫悔意,反而是加快了兵馬調動,並且打出了御駕親征的口號。
安帝一直喜歡弄這套,但宿國因為之前廢太子弄出的那檔子事,對於這套就很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