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清理鹽政(第3頁)
同時在變法前期需要做的是一些快捷有效,既能在短時間出現成果,同時也不會激起朝野動盪的舉措。
令百姓從變法改革中感受到實際的仁政恩德,也讓百官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改良,使改革成為一種共識風尚。…
只有讓百官和百姓都認可了,這樣他們才能支持變法,我們團結大多數人,來打擊極少數人,這樣才能讓變法得到真正的成功。」
聽到這裡,趙禎便直接問道:「那你說,如果是你,你現在會選擇去做什麼?」
李皓答道:「如果是我,我第一件要做改革的,便是鹽政。
我大致清算過,從慶曆年間到現在,歷年朝廷收繳的鹽稅都在持續減少,這種狀況是很不正常的。
其中大量鹽稅都被鹽商夥同地方上的貪官汙吏以私鹽的方式給私吞了,若是能夠將被貪墨的鹽稅收繳回來。
我預計這部分被私吞的鹽稅,至少在兩千萬兩以上,而在肅清這幫蛀蟲之後,平均每年鹽稅也能增收近四百萬兩。」
聽到這個數字,其餘幾人都有些驚訝的,他們知道鹽稅上被私漏掉不少。
但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數字會有如此之大。
要知道此時朝廷一年的整體稅賦,加起來也就才八千多萬兩,那這個數字就已經很客觀了。
趙禎在思考過後,當即問道:「若是朕命你去清繳鹽稅,你可有把握,完成這件事。」
聽到趙禎的話,李皓還沒說話,但其餘人也都坐不住了。
韓琦首先說道:「李大人或許確實才華斐然,值得委以重任。
但是清繳鹽稅必然要與地方官吏接觸,李大人在這上面缺乏經驗。
是否還是派遣朝中重臣去清繳鹽稅,這樣也更加穩妥,同時也能鎮得住地方的一些官員,讓他們不敢生事。」
隨後歐陽修也說道:「是啊,而且您不是還給李皓指了門婚事,這清繳鹽稅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做好的。
要不還是讓其他人去吧,李皓在朝中幫著出出主意就是了。」
趙禎覺得韓琦和歐陽修說的也有道理,說道:「你們說的也都不錯,但這事畢竟是李皓自己整理出來的,想來也只有他對此最是熟悉。」
於是便問道李皓的意見:「這事,你自己是怎麼想的,想不想親自南下去清繳鹽稅。」
李皓答道:「臣自然是願意為官家效力的,不過正如韓大相公所說,臣對地方事務不太瞭解。
若是讓臣去清繳,只怕還要官家指派熟悉地方事務的持重之臣,與臣一同前往。
另外大量的鹽稅偷漏,肯定還有地方兵馬摻和其中,還需要從京中調一隻兵馬隨行。」
趙禎看李皓這都想好了,便同意道:「好,那這事便交由卿家來辦。
剛剛你所說的,朕都答應,兵馬你可從殿前司調遣,他們之中有不少都是你的舊部,也方便聽用。
至於協助的人員,你可現行挑選,呈報於朕。
另外此次清繳,你一個三司判官去辦也不合適,朕任你為權知三司副使。」
雖然官階沒升,但既然都已經暫代了,等自己立功回來,估計最少也得升到正四品吧。…
於是趕忙謝
道:「臣謝官家隆恩。」
趙禎說道:「好了,那你這些天就先來準備吧,等到你下過聘之後,便立即起身南下。
這事朕也會幫你向英國公解釋,你畢竟是為了公事繁忙,想來英國公肯定能支持你的。」
隨後,趙禎又同李皓等一眾人,接著就這方略討論起來,這一研究就到了天黑,趕在宮門關閉之前,幾人才匆匆離開皇宮。
在路上,韓琦和富弼對李皓都是大加讚賞,倒是歐陽修看著有些不對。
而後走的時候,因為李皓沒乘自己的馬車過來,就還是與歐陽修一路回去。
在馬車上,歐陽修說道:「你沒事逞這個能幹嘛,你以為那些南方的鹽商和官員就是好對付的。」
李皓回道:「我知道叔父是關心我,可這事總歸是要人做的,其他人能做,我怎麼就做不得。
至於那些鹽商和勾結的地方官員,我還真沒有多在乎。
這次下去有殿前司人馬在,他們總不至於敢集兵馬與我對打吧,要真是這樣那我可就高興死了。」
聽到這,歐陽修說道:「你啊,明面上他們自然不敢胡來,但暗地裡他們會做什麼,誰也說不好。
反正這次你下去,一定要小心謹慎,別衝動行事。」
叮囑完這些,歐陽修又問道:「這次你想帶哪些人南下,有沒有想法。」
李皓回答:「具體人選我倒是有了大致的想法,殿前司人馬好說,我都熟悉。
唯獨文官方面,我真沒幾個相熟的,這裡面我必須要有可信任的班底。
所以我打算把我那個盛叔父拉上,另外就是我大師兄顏復,然後再從三司裡面挑幾個精於算學的,應該也就夠了。」
歐陽修聽後說道:「這樣也好,你那個叔父也是在地方上為官十餘載的,很多勾當想來也是熟悉,再加上值得信任,確實是個好人選。
三司裡面的人,我來給你找,另外我給你推舉個人,還記得蔡襄嗎?」
從知識學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