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潘姨娘來求

 在三代人一起準備院試這期間,遠在長壽縣長壽村的林月娘母女三個終於要動身啟程了。

 蔣老夫人本是很不贊同一群女子獨自上路,奈何家裡男人們都已經在府城,帶去了大半人手。

 想派管家去縣裡再請幾個鏢師,卻被兒媳和孫女們攔下。

 林月娘也沒有多說什麼,只讓自己手底下身手最好的丫鬟耍了一套刀法。

 又讓兩個丫鬟對招,一個用劍、一個用槍,對戰之時招招狠厲,內行人能看出兩人練武不久。

 沒有功夫的外行人只會大呼厲害,何況蔣老夫人一個幾乎一年也不出一次門的老太太。

 蔣老夫人看呆,內宅婦人哪裡見得這種鏗鏘場面?

 “好好好,明斐孝順,給你買的人都是厲害得用的!

 唉~不像我兒,這個沒良心的,不要說給買個會武的丫鬟保護了,就連我這院子都鮮少踏足請安!”

 這話林月娘沒法接。

 說是吧?那是您老太太親兒子,自己可以埋汰,別人若是說句不好,您面上不生氣,心裡也是會不悅的。

 說不是嗎?那不是否定老太太的意思?哦,你個當兒媳婦的覺得婆婆說的不對?

 所以這個時候,微笑,然後保持沉默就是了。

 林月娘便是如此,微笑,讓幾個丫鬟先退下去。

 至於為什麼不讓兩個女兒展示雙刀和九節鞭?

 呵呵,蔣老夫人雖然人不壞,可受封建禮教洗腦數十年,怎麼可能看得過去自己親孫女舞刀弄槍?

 那可成何體統?至於兒媳婦舞刀弄槍、飛簷走壁什麼的,那不是不守婦道嗎?

 你舞刀弄槍幹什麼?要家暴夫君不成?飛簷走壁幹什麼?紅杏出牆的時候不用搬梯子?

 呵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讓人知道丫鬟們會武就行了,封建禮教這種事,反而對賣身為奴的人寬容。

 這不是說賣身為奴反而不受禮教管束,而是大部分人認為賣身為奴的人是主子的私人所有物,雖還是人,卻更似‘商品’或是‘財產’。

 蔣老夫人又和林月娘聊了幾句,便讓她帶著孩子們回去了。

 回到自己院子的林月娘,剛想吩咐翠兒帶著丫鬟們收拾下出行的行李,院子裡就來了人。

 “給夫人請安。”

 “給母親請安。”

 潘姨娘帶著自己的兩個女兒上門。

 林月娘讓幾人坐下,猜測到幾人的來意。

 潘姨娘接了小丫鬟遞過來的茶,眼裡的羨慕掩飾的不夠好。

 她身邊到如今也只是有一個鵲兒,鵲兒年紀大了,眼瞅著要婚配。

 等鵲兒嫁了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不能貼身伺候了。

 自己身邊就無人可用了,反觀夫人這邊,人手富餘充盈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