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肉丸子超級瘦 作品

第22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句話最早是出現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

 它的背景是清軍入關,事關漢人及朝廷生死的關鍵時期。

 原句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而以八字成文的語型,出自於梁啟超。

 意為保護一個國家政治系統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和文武大臣的職責;

 而天下蒼生、民族文化的興盛、滅亡,關乎所有人的利益。

 因此,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問策天下”,“問策”與“天下”兩個詞可以放在一起,也可以分開來看。

 “問策”不用過多解釋,重要的是“天下”二字。

 “天下”是誰的天下?

 放在後世,我們可以毫不遲疑的回答,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

 但是在封建王朝,還是在朝廷選賢任能的會試考場上,這麼說真的是嫌命長。

 即使有“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句話,在這兒您也就是聽聽就好。

 人在屋簷下,還是適當把高傲的頭顱低下為好。

 當然,封建王朝就不能把天下和老百姓聯繫在一起嗎?

 也不是,畢竟歷任王朝更迭,通過起義軍開展推翻舊朝,建立新政權的領軍者,哪個不是平頭老百姓?

 哪個發跡之初不是靠著人民群眾的力量?

 要不怎麼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句話。

 這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並行,都是能讓你得天下的人也能讓你失天下的意思。

 不過在封建王朝,你可以說國家的興盛與每個升斗小民有關係,卻不能說的太直白。

 還是得以表忠心的形式,站在“大義”的肩膀上說話,不然又得小心脖子上的腦袋。

 士農工商,士大夫雖然排在最前面,可其人數基數必定遠遠小於農民,工匠和商戶。

 當權者有讀書人支持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有讀書人支持,沒有基層百姓的支持,也無法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