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肉丸子超級瘦 作品

第328章 鄉試第一場開始啦!(第2頁)

 不過前朝湮滅後,到了本朝大周,科舉制度也有了些許改變和進步。

 文體上面已經不挑剔得那麼苛刻,只不過答題時依舊需要緊扣題目,引用經典,邏輯清晰,表達流暢才能入考官的眼。

 所書字體大多數人會選擇館閣體,無他,清晰好辯四個字就已勝過其他多矣。

 鄉試第二場主要考論詔誥表和判語,“論”的考題多涉及歷史事件、政治理論或社會問題,要求考生結合四書五經和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

 要求邏輯清晰,論證有力,此題只為考教考生們的思辨能力。

 詔誥表是三種文體的統稱,實為模擬朝廷公文寫作,如詔書、誥命、表章等。

 格式需要遵守規範,語言需要莊重大氣,接觸不到此類文體的考生就得四處花錢買大人們流傳出來的範文,當然,也有不要錢的,就是不保證是“正品”。

 判語則為模擬司法判決,要求考生根據案情撰寫判詞。

 依據當朝的大周律法,要邏輯嚴密,依法依律,公平公正的判定案情的孰是孰非。

 此為考察考生的綜合能力,包括分析、公文寫作和司法判斷,選拔具備實際政務處理能力的人才。

 鄉試第三場主要考察經史時務策,題目涉及經學、歷史及時務。

 要求考生結合儒家經典、歷史事件和當前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答題者需要邏輯清晰,論證有力,切合本朝實際情況為當權者獻計獻策。

 這一場考教的是考生的學識積累、知識面的寬度、廣度、深度和實際應用能力。

 為國選拔具備實際治國理政的人才,評估其綜合素養和治國才能。

 書歸正傳。

 小吏宣讀完畢後,自有差役發放考卷。

 考場更加沉寂起來,只有紙張翻動的聲音,墨條摩擦硯臺的聲音,還有細微的嘆息聲。

 蔣小七很快理出思路,提筆蘸墨,賞心悅目的字一個個落於紙上。

 蔣家幾人散落在考場不同考棚,很好,沒有人挨著“臭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