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肉丸子超級瘦 作品
第328章 鄉試第一場開始啦!(第3頁)
長相併不很相像的幾個族兄弟,此時的氣場卻出奇的相似。
雲沐澤進了考場後,不知為何一直靜不下心,用了足足一刻鐘才把墨磨好。
提筆之時,那被燃盡的手稿又似在眼前顯現。
搖了搖頭,終於在草稿紙上落下第一筆。
蔣小七的本經是《春秋》。
翻來考題——“鄭伯克段於鄢”
原書曰:"鄭伯克段於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真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氣既而悔之。
翻譯成大白話——
"鄭伯克段於鄢氣共叔段的所作所為?不像弟弟,所以不說他是鄭莊公的弟弟,只寫他的名字;鄭莊公和共叔段之間的戰爭好像兩國國君相戰,所以用"克”;稱鄭莊公為鄭伯,是譏刺他對弟弟不加教誨,養成他的罪惡,也說明鄭莊公本來的動機;不寫共叔段出奔共國,是嫌單單歸罪於共叔段,難以下筆。
於是,鄭莊公把他母親安置到城潁這個地方,併發誓說:"我不到黃泉之下的時候,是不會再見你了"。不久,他就感到後悔了。
想要答題,就得知道出題人真正想問的到底是什麼?
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會有千百種理解,有時候你覺得自己猜中了出題人的心思,殊不知已經南轅北轍。
蔣小七暫時停筆沉思,不多時,再次提筆。
寫道:“鄭伯克段於鄢之事,盡顯人性之複雜與禮教之重。鄭伯之失教,段之不悌,皆違背倫常。
然此事亦非單一人之過。”她筆鋒一轉,“鄭伯處於君位,當以仁德化弟,卻任其惡念滋長;段恃母寵而驕縱,妄圖奪權,此乃亂源。
至於鄭伯發誓不見其母而後悔,可見其良知尚存。此中深意,在於警示後人,為人君者當善教子弟,為人子者應守悌道,為人臣者可藉此察君主之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