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肉丸子超級瘦 作品
第331章 鄉試畢,風波起
依舊是在第三日出了考場,回去整理整頓一番。
第三場是鄉試最後一場考試,主要考教策論,涉及政治、經濟、民生等實務。
相關的邸報,系統提供了幾大箱,蔣小七看的最多。
從中節選出比較重要、可能會考的,單獨編輯成冊,蔣家兄弟人手一冊。
考前突擊的那一個月,幾人大多數的精力都放在了這本厚度達三寸的小冊子上。
對於第三場應試,心中更多了些把握。
第三場的考卷很快發下來,蔣小七沒有急著作答,先把草稿紙鋪好,又磨了墨。
淨了手後擦乾,這才展開考卷——
題目如下:
夫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國安,民貧則國危。今欲使民富,當以何術為先?毋隱毋諱,以裨國是。
這道題目說是讓考生不必忌諱什麼,只要於國於民有利的,儘管暢所欲言,可這話你要是真的百分百信了,那就完啦~
人家考官和出題人跟你客氣,那是人家有涵養,你要是照單全收,那就是你沒眼色了。
有些話能說,有些話得想好怎麼說,有些話,得說一半兒留一半兒,有些話,則是一個字都不能宣之於口。
科舉過程中如此,日後為官更是如此,不然怎麼當上官的知道,怎麼死的就不知道了。
斟酌一番,在草稿紙上落下數言。
答曰:
治國之道,莫先於富民。
民者,國之本也;財者,民之命也。
故善治國者,必先務本,本立而道生。
今欲使民富,當以農桑為本,工商為輔,節用愛民,輕徭薄賦,使民得以休養生息,則國用自足,而民富可期矣。
夫農桑者,衣食之源也。
上不奪農時,則谷不可勝食;下不奪蠶績,則帛不可勝衣。
谷帛既足,民無飢寒之患,則國安矣。
工商者,貨財之流也。通商惠工,則貨財流佈,而民用不匱。
然工商之利,不可與農桑並重,蓋工商盛則農桑衰,農桑衰則國本搖矣。
節用者,生財之道也。上不侈靡,則國用有節;下不奢僭,則民財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