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 作品

第二十六章 不言之言(第2頁)


可謂刻畫眾生。

但所謂“聾盲癰啞,四缺也”(yong),姜無棄畫眾生相,既有聾盲癰,怎麼會漏掉一個“啞”?

答案其實非常簡單,那啞者應在的位置,就是姜無棄的“啞”,是他的不言之言!

而啞者應在的位置也很好找,姜無棄並沒有故意藏得多深。

將這張眾生圖分割以九宮。

聾者與盲者在這幅畫的左下角,位在艮宮。

那癰者則在右側中間的兌宮,一條小河自兌宮而至乾宮,穿出畫面外,河岸上農夫擔糞而走,癰者持竿垂釣。

以聾者與盲者在整幅畫面上的位置為基礎信標,癰者所在的位置,對應的地方,應該是離宮所在方位,也就是這幅畫上層的中間位置。

而在這個地方,畫的是一片荒山,綿延山脈一直延伸向畫面之外。

具體以癰者所在的位置來參考,精準對應的位置,是荒山之上……

一座孤墳!

這是一座並不起眼的孤墳,姜望之前當然也看到了,但只是匆匆掠過。

此時鎖定這個位置,細細察之,才注意到墳前那一座墓碑,碑上只刻了四個字。

與任何墓誌銘的格式都不相同。

這四個字,就是姜無棄要說的話。

刻的是——

“逝者已矣。”

姜望一時愣住了。

在他的分析之中,想來公孫虞割舌,既是為了割斷當年的真相,也是在暗示照壁上姜無棄留下的答案。

其人的啞,本身即是一柄鑰匙。

因而姜望理所當然地以為,姜無棄把當年那起要案的真相藏在這裡。

但姜無棄只是在這裡留下了他的選擇……

這是雷貴妃的墓……

而墓碑上的“逝者已矣”,就是姜無棄的選擇,也是他對追究真相至此的人,一聲勸阻。

那個沒有畫出來的啞者,是姜無棄自己。

他在一幅畫裡描繪眾生,講述了太多故事。輪到自己,只有一聲“罷了”……

姜望不知說什麼好。

當年那起刺殺案,導致雷貴妃身死,導致姜無棄生下來就寒毒入命。當然也導致了名捕林況之死,導致了林有邪的驚懼症。

其製造的巨大漩渦,一直到十七年後,還在捲進人命。

他放棄唾手可得的北衙都尉之位置,選擇真相二字,也不無答謝姜無棄的英雄相惜,為其尋覓真相之意。

但案情的真相,姜無棄早就已經查到了。

這位十一殿下,選擇了沉默。

如此也就能夠解釋,公孫虞為什麼離開長生宮,為什麼跟楊敬說“恐難戒言”。

想來公孫虞是當時調查真相的重要成員之一,在得知真相後,姜無棄選擇沉默,並要求所有人保密。

公孫虞擔心自己守不住秘密,所以主動割舌,並且年紀輕輕就退隱碧梧郡。

什麼真相需要如此呢?

那個真相……

到底是什麼?

此外,姜望也明確了另一個關鍵的問題。

馮顧用自殺來追溯舊案,果然並不是姜無棄的決定。

更多是馮顧的自作主張。

馮顧的確對姜無棄忠心耿耿,但他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獨立的意志。

他說姜無棄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這話並不虛假。他說他自己想要的還沒有得到,這話亦是真心。

姜無棄選擇沉默。

而他想要張鳴。

為什麼他會做出和姜無棄不同的選擇?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隨著他的死去,再也無人知曉。

也許是對雷貴妃之死耿耿於懷,也許是在姜無棄死後,他也已經心死,不想再考慮政局……

總之事情就這麼發生了。

而姜望需要考慮的是——

現在還要探究真相嗎?

雷貴妃遇刺案最大的苦主,最有資格追究的人,都已經做出了選擇!

“這幅畫很複雜,也很生動。”鄭商鳴在這個時候問道:“裡面有你要的線索嗎?”

“你也已經看到了,不是嗎?”姜望反問。

鄭商鳴搖了搖頭:“我沒有看懂。”

他或許是說,他沒有看懂這幅畫。或許是說,他沒有看懂姜無棄的選擇。

總之關於雷貴妃遇刺案的真相,在姜望拒絕北衙都尉的位置之後,他就不會再跟姜望分享。

而姜望之所以今天來長生宮沒有瞞鄭商鳴,甚至主動請鄭商鳴作陪,也是因為知道瞞不住。他來長生宮,鄭商鳴一定會跟來,索性就大大方方,不遮不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