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 作品

第三十二章 命衰矣



                為今日這一戰,吳詢刻意調動大魏國勢,配合武卒兵煞,一起封住了校場。又調來虎符,使之懸於高天,與旭日並行。

    如此這座本就可以容納千軍萬馬演練的校場,才堪堪能夠讓他們放開手腳。

    今日這一戰,對姜望來說,大約是他證道極真的最後一程。也是他挑戰現世所有二十六重天武道強者後,所要攫取的最後一場勝利。

    這一戰對吳詢來說,只為證武。他已經是可以定義武名的存在,他只想看看當今武之極,是否能為洞真之極。

    魏國大將軍右手所掌,是一杆依稀掛了幾處銅鏽的古老長戈。

    它實在是有些年頭了,最早要追溯到諸聖時代,據說是縱橫真聖龐閔的掌中名兵。

    在漫長的歲月裡,換過了數不清的執兵者,有太多次毀壞又重鑄。如今它的杆身,都很明顯地分為三截——倒都是寒武青銅的材質,但年份完全不同。體現在外徵上,就涇渭分明。

    這不同層次的青銅色,倒是叫這杆長戈更顯氣韻,非俗物能及。

    且它杆身雖然帶鏽幾抹,戈刃仍然十分鋒利。日光照刃,都被剖開。

    它的名字是龜雖壽,代表一種不死的壯懷。

    而能夠與“龜雖壽”一同被吳詢所佩戴,那柄名為“大鄴”的短劍,自然也非凡品。

    它是魏玄徹的爺爺,也就是那位勵精圖治的魏明帝,留給“好聖孫”的天子佩劍。

    此劍非禮劍,而是殺劍。魏玄徹持之斬蛟,持之搏虎,持之在殿堂誅權臣。

    當初在望江樓上見吳詢,與之一見如故,徹夜長談,引為知己。魏玄徹解衣為其披,解劍為其佩,乃許鎮國大將軍,交託天下兵事。

    如今它懸在吳詢的腰側,的的確確有山河之重。

    吳詢的“武戈”和“殺劍”,都有著榮耀的歷史,隨他一起,為天下所傳頌。

    姜望當然也知曉它們的名字。

    他只是橫過自己的長劍:“它的名字叫長相思,它是我的佩劍。自出爐起,隨我征戰至今——吳宗師,請指教。”

    長相思沒有什麼輝煌的歷史,只是一柄幾年前才出爐的新劍。就像姜望沒有什麼高貴的血脈,只是一個從小鎮走出來的年輕人。

    但時至今日——

    天下誰人不識君?

    哪國哪家的名器譜,會漏掉長相思的名字?

    若無長相思,必非信譜。擺出去都讓人笑話。

    的確不需要太多介紹了。

    雙方遙望彼此,視線絞殺在一起,直接在校場的上空,揚開了血旗!

    吳詢的眼皮一抬開,好像放開了馬欄。頃刻塵煙滾滾,但見萬馬馳騁、千軍衝鋒。

    姜望從未見過有人將氣血運用到如此地步,每一縷血氣,都是一位驍騎,是躍馬揚刀的武士!

    這位當世名將並未領軍,但以身為國,身當萬軍,竟然以瞳術體現了兵陣的殺力!每一次血旗招展,他的眸光就更往前進。這代表這座“戰場”,被他侵略了更多的地盤。

    僅僅目仙人已經不足以抵抗此等瞳術,姜望便將眸光一抬——

    剎那華光滿高穹,交織成一尊清逸仙影,飄然而落。仙龍法相左手虛握拳頭,以虎口託舉右手,右手並兩指抵天,如仙劍之形。

    仙眸內就此射出兩道清光,投入校場上空糾纏的視線當中。

    雙方視野在這一刻近乎無限地擴張,雙方視線也在這目識世界裡近乎無限地切割。

    吳詢的瞳術不斷“攻城略地”,但他所進攻的目標,從一個有邊界的戰場,變成了一個無垠的世界。無論在此投入多少,都不可能抵達盡頭,“佔地”越多,消耗越多。

    仙術·一目盡天涯!

    當然這目識世界不是無窮盡,吳詢大可以試一試,他的瞳術要投入到何等程度,方能夠撐爆仙龍法相的眼睛。

    吳詢當然不會這樣嘗試。

    他只是提戈往前,當自己的眼睛不存在。

    可以看到他的眼睛已經失去光采,如盲無視,他披甲的身形徑自往前,而瞳光卻剝離開來,如數支衝鋒的鐵騎,在空中不斷高抬,也牽扯著姜望的眼睛。

    用固有的消耗,抵住姜望的仙目瞳術,讓彼此的視線,就這樣高懸在戰場上空,彼此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