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 作品

第四十章 如果不能再見(第2頁)

    在這般泅渡天道深海的關鍵時刻,就統統免去,誰也不再見了。

    “好好讀書吧。”重玄勝‘嘿’了一聲:“外面的事情都交給我。”

    炎炎夏日,見不著“楓霞並晚”,只有此起彼伏的蟬鳴,爬了滿山。

    十車密錄,填塞別院。

    姜望並三尊法相,就各自讀起書來。

    ……

    ……

    在釣海樓的高層序列裡,“靖海”為最高,“護宗”、“實務”都在其下。這亦是釣海樓創宗以來的最高願景。

    陳治濤以“治濤”為名,足見身上所承受的期待。如今來看,他也並未辜負這種期待。

    在釣海樓風雨飄搖、幾近滅門的關鍵時刻,他臨危受命,擔當樓主大任,不能說是“挽狂瀾於既倒”,也確實是頂住了諸方壓力,讓宗門得以平穩度過艱難時期。

    且在“後沉都時代”,保持了釣海樓的自主。

    放在危尋還活著的時期,若說釣海樓的目標是保證獨立自主,那絕對是個不好笑的笑話。彼時雄心勃勃的沉都真君,外結諸方、內合眾島,強勢組建鎮海盟,正要一統海疆,追求海上霸權。

    但在危尋走後,以釣海樓所面臨的局勢而言,“保證獨立自主”,其實已經是一個相當困難的政治目標。

    迷界戰爭後,齊國一統海疆幾成定局。由危尋所創建的鎮海盟,已經變成齊國的一言堂,近海諸多事務,決明島一言而決。

    近海群島大大小小的宗門,都開始連夜繡紫旗。海民變成齊民,眼看著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因為獨特的歷史原因,以及將主嶽節的存在,暘谷的地位相對超然。

    釣海樓則是在景國的支持下,才得以保證道統不失。

    或者更直接地說,是蓬萊島在近海投射力量,東天師宋淮親至海疆,又有暘谷的表態,才有了釣海樓的復建。

    釣海樓如何能夠在景國的意志前,保有自我?如何能夠在齊國的威權前,堅守道統?如何才能在殘軀病骨的現在,以相對孱弱的體量,應對格局已經如此清晰的近海局勢?

    這就很考驗新任樓主的定力和智慧。

    陳治濤已經做得很好,但很多人都要求他做得更好。

    “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

    小月牙島上,釣海樓宗門駐地裡,陳治濤穿著一身海藍色的宗主道服,跪坐在祖師塑像前,慢慢地說道。

    又名“懷島”的月牙島,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符合齊國定義之“中立”的地盤,對所有海民開放。它在名義上不再屬於任何一個勢力,只歸於鎮海盟管轄,亦是鎮海盟總部駐地所在。

    釣龍客的塑像立於此島,矗立在天涯臺上,供人緬懷。

    釣龍客的傳承,卻搬到了小月牙島——這裡本是原釣海樓的一處分樓所在。宋淮、嶽節他們,為釣海樓爭取了懷島原址的重建。是陳治濤力排眾議,遷宗於此。

    很明顯,他不願意釣海樓成為景國抵在近海前線的槍矛。

    從“不願意”,到確然成行,當中又是艱難的長旅。所幸都已經走過了。

    現在秦貞站在祖師堂的門邊,看著面前這位年輕宗主的背影,淡然說道:“倘若只論‘應該’,你已經做得足夠。”

    她和崇光,現在還是靖海長老,並沒有什麼職權上的變動,但已是實質上的釣海樓太上長老。

    畢竟陳治濤是他們看著長大的晚輩,修為上也還有很大差距,怎麼都無法在他們面前立起宗主威權。

    她和崇光現在越來越少露面,既是對齊國的示弱,也是把舞臺交給陳治濤,避免喧賓奪主。

    “對陳治濤來說,或許夠了,對釣海樓樓主來說,我還差得太遠。”陳治濤並不回頭,而聲音沉重:“遠有祖師,近有先師。治濤才德皆淺,難堪萬一……愧不能安。”

    陳治濤也是個心氣高的,不然不會拿自己跟危尋比,跟釣龍客比。

    但人的資質的確有高有低,有的千年一出,有的萬載難逢,有的人,只能說一句平庸。陳治濤當然不是平庸之輩,在各方面來說都是天才之輩。可要想追趕危尋,甚至是釣龍客,那實在已經不能單用“辛苦”來形容。

    秦貞在心中輕輕一嘆,面上依舊古井無波,只道:“你不是要去昌國一趟麼?這就去吧。傅東敘那邊,你就不要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