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歇三天 作品

第27章 低空經歷(第3頁)

 綜上所述,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和增長趨勢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機會。隨著技術的進步、市場需求的增加和政策環境的優化,預計中國低空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為國民經濟的增長貢獻更大的力量。

 6. 法規與標準制定

 6.1 國家層面政策彙總

 隨著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層面對相關法規和標準的制定也日益重視,以確保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空域管理改革:國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頒佈《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將空域劃分為a、b、c、d、e、g、w等七類,其中g、w類為空域資源的使用者提供了更多針對性的申請低空飛行活動的可能,簡化了審批手續,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的出臺,為無人機產業提供了規範化發展的法律框架。條例從生產製造、登記註冊、運行管理等全生命週期對無人機飛行活動進行了規範,確保了無人機飛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了到2030年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的目標,並制定了五大重點任務和20項具體工作部署,以促進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標準化建設:中國民航局深度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各類相關國際標準和政策的制定工作,推廣中國低空經濟和運行經驗,為中國低空經濟“走出去”營造更好的國際規則政策環境。

 6.2 地方政策與實踐

 地方政府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也積極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本地區低空經濟的發展。

 地方政策響應:截至2023年12月,多個地區出臺的政策集中於發展低空旅遊等新業態模式,以及規範低空空域管理體系。例如,湖南省成立通航發展集團作為國有企業,承接通航運營、飛行服務、低空監視和產業發展等關鍵職責。

 地方性法規與規範性文件:深圳市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成為全國首部關於低空經濟的地方專項法規,從基礎設施、飛行服務、產業應用、技術創新、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規範。

 試點與示範區建設:民航局支持地方設立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推動企業在江西、陝西、四川等地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促進低空產業發展。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首個地方低空經濟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深圳成立,標誌著深圳市在低空經濟標準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低空經濟的規範化、規模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地方政策與實踐的結合,不僅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也為行業的規範化管理提供了實踐案例,推動了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

 7. 挑戰與風險管理

 7.1 產業製造端的挑戰

 儘管中國在無人機制造方面擁有強大的製造能力和成本優勢,但整機廠家的缺失導致產業鏈中的企業多處於單打獨鬥狀態,影響了整個低空經濟產業的健康發展。據中國民用航空局數據,2023年中國註冊無人機數量達126.7萬架,無人機飛行時長達2311萬小時,但整機制造能力的不足限制了產業的進一步整合和協同發展。

 7.2 市場運營的不足

 低空服務體系的中端方面,包括飛行維修與技術支持、運行服務、信息服務等,存在不足。儘管直升機觀光、空中游覽等場景已初具規模,但低空消費市場的活力還未充分激發,需要進一步加強市場開拓和運營。例如,無人機末端物流成本高昂,每單成本約40元,而消費者支付意願僅在5元到7元之間,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壓力大。

 7.3 產業體系規劃的缺失

 各板塊和條線之間缺乏整體謀劃和協調性,導致資源利用不夠高效。例如,無錫市雖已形成多個航空航天產業園區,但仍需更加系統地規劃產業發展方向,加強不同板塊和條線之間的協同配合。

 7.4 安全保障的挑戰

 隨著無人駕駛航空器數量的爆發式增長,部分低空空域已顯得擁擠,如何確保低空飛行器的安全性成為挑戰。民航局發佈的《民用微輕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識別最低性能要求(試行)》旨在提升微型、輕型、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可靠被監視能力,但實際執行中仍面臨諸多挑戰。

 7.5 法規標準體系的完善

 目前,中國與低空經濟產業有關的立法仍處於早期階段,空域管制、數據安全、個人隱私等領域的法律規定仍有待完善。例如,儘管《航空器飛行條例》提供了原則性規定,但缺乏細化的隱私保護規定,導致實踐中存在監管空白。

 7.6 環境保護與噪音控制

 低空飛行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和噪音控制也是發展中需要重視的問題。選擇環保的航空燃料和推進技術,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並控制低空飛行產生的噪音,是保障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措施。

 7.7 人才培養的緊迫性

 專業人才短缺將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需要加強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養大量的技術研發和運營管理人才,包括飛行器設計師、軟件工程師、操作員和管理人員等。根據教育部門的統計,未來五年內,低空經濟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需求將增長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