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歇三天 作品

第141章 協議轉讓(第2頁)

 這種“代持”的行為讓股東在減持股份的過程中規避了窗口期的限制,把部分風險轉嫁給了私募。由於代持行為往往處於法律規避的灰色地帶,其潛在的合規風險無疑給市場增添了不確定性。

 具體來說,這種“協議代持”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幾點:

 1.資金往來模式:前期私募機構會支付對應股權價值的5-6成資金,大股東根據這部分資金支付利息。等到減持完成後,收益部分大股東分給私募機構10%~15%。

 2.股權實際歸屬:在某些交易中,股權並沒有實際轉移,而是協議“代持”。這意味著私募機構只是名義上的股東,實際的控制權仍在大股東手中。

 3.減持策略:新接盤的股東會先等待六個月,然後在3個月內減持到5%以下。這樣可以避免每次減持需要事先發減持公告的限制。

 四、代持機制的風險與監管

 協議轉讓與代持所帶來的風險主要體現在法律與市場情緒兩個方面。

 在法律層面,這種隱蔽性極高的代持方式可能違反證券市場相關的披露要求,給參與其中的各方帶來法律風險。同時,代持行為一旦被市場識別,可能導致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任喪失,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市場恐慌。

 市場情緒方面,代持行為可能引發市場對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層誠信的質疑。投資者可能會擔心,如果大股東可以通過代持方式規避減持限制,那麼他們是否還會遵守其他市場規則?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對公司的股價和市場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為應對協議轉讓所引發的合規風險,監管部門已開始對違規行為展開調查。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對協議轉讓和代持行為的監管,確保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具體措施可以包括:

 1.完善相關法規:明確協議轉讓和代持行為的法律地位和操作規範,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