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散人 作品
第543章 立式榨油
一入秋,西北的一切開始變得蕭瑟,但是卻有種難言的寂寥之美。
到了深秋時節,北風呼呼直吹,樹枝隨風搖曳。
蕭風瑟瑟道秋涼,落葉片片翠漸黃……
雖說秋日的早晚已經有些冰涼,但日頭升起來後,照在身上還是暖融融的。
在這個平平常常的秋日暖陽裡,牛家莊,籌備許久的老紀家油坊總算開張了。
這座油坊坐落在紀永靈家住人的院牆隔壁,雖然規模不大且顯得有些簡陋,但整個屋舍卻是又寬又長。
按照寧平縣當地房屋結構的傳統,房屋大小以牆和牆之間的間距來衡量。
老紀家油坊橫向佔了約五間正房的大小,屋子是木頭穿枋結構,內部是敞通的空間,沒有任何隔板或隔牆,只是多添了幾根支柱。
寬敞開闊,讓人一眼就能看穿整個油坊。
最北端是兩個火炕,專門用來翻炒蓖麻籽的。往南則是碾房,那裡的碾子高過一個人,是由村裡十來個青壯從縣裡辛苦搬運回來的。
再過去就是裝油的大油缸,旁邊擺放著一張桌子,用於記賬算錢。
東側則矗立著一口龐大的爐灶,專門用於蒸煮蓖麻籽粉,而此處還有油坊的核心——油梁。
老紀家的這個油梁與如今常見的榨油坊油梁不同,因為這是“立式”榨油機械。
如今這個時代常見的榨油方式是南邊那種臥式“撞榨”。撞榨一般由七八個壯漢抓住油榨草繩一端,齊心協力,以一致的節奏撞擊油榨的楔木,使得被稻草緊緊包紮的榨油包坨在鐵箍中得以轉化為油。
撞榨對人力消耗非常巨大,而且也非常消耗時間,榨一堂油大約需要三四個時辰。
所以如今老百姓吃不起油,除了油菜籽這個原材料產量少而貴之外,榨油的人力和時間成本高昂,也是重要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