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散人 作品
第543章 立式榨油(第2頁)
老紀家這個“立式”榨油機械,可以說比撞榨要先進不少。
它是由一根長約四丈五的粗壯木材製成,被幾塊長榨楔木巧妙鑲嵌在油榨的正中,姿態宛如一名橫睡在油坊裡的雄偉男子。
之所以說它是機械,是因為它不依賴任何現代機械設備,但卻利用了後世物理學的槓桿支點轉換原理。
整個榨油過程採用槓桿起壓石板,通過改變支點來改變大油梁的動力臂和阻力臂距離,來產生壓力,以重力壓榨坯料出油。
油梁的動力臂越長,阻力臂越短,產生的壓力越大,藉此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雖然沒有進行壓力測試,但按相關力學原理計算,這個油梁最大可產生幾百石的壓力(一石按一百斤算),這是臥式撞榨完全不能相比的。
而且這種壓榨方式更加省力、省時。
這種方式下,出一堂油,只要兩個人,兩個半左右時辰就夠了,可謂真正的事半功倍。
其實說起來,油坊的設計和籌建倒沒怎麼費工夫。因為整個油坊都是紀永靈自己設計,自己掏錢買料,再由紀滿川和紀滿慶以及村裡人幫忙蓋起來的。
但是,卻在請油匠師傅時,花費了很大的功夫。
因為如今的手藝都是師承,看似簡單的榨油工藝,從選料、去殼 、炒籽、磨碾、 蒸胚、結包餅、踩餅、上榨、撞榨、接油、沉澱、缸醒等,需經歷十幾道工序,蘊含著無數的智慧。
空有油坊,卻沒有可靠的榨油師傅,也是白瞎。
因為這裡頭很多門道,沒有一定的經驗是摸不上道的。等真正榨起油來,只要其中一個環節不到位,出油率就會大大降低。不僅不賺錢,還可能虧本。
儘管,紀滿川和紀滿慶兩個漢子一有空就去縣裡的油坊“偷師”,可是他們看到的只能是伴隨著“嗨——喲,嗨——喲”的號子聲,幾個匠人緊握長長的油槌,對油槽中的楔子進樁進行撞擊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