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散人 作品
第554章 漏粉條(第2頁)
之後把上頭的水分倒掉,就得到厚實的漿狀物,再次曬乾,碾成粉末,這就形成了粉條的前身——紅芋澱粉。
一切都準備就緒,正式做粉條時,紀老六一家子以及紀滿囤帶著紀永樺、紀永柏兄弟倆都過來幫忙。
如今天寒地凍,溝裡的水都凍得有三尺厚,所以紙坊也早早停了工。
楊氏和陳氏將打好的粉芡倒進大面盆裡,紀滿川三兄弟加上拴柱四人共同上手,一手抓住面盆,一手握緊拳頭搗向用麵糊調和的麵糰,反覆揉麵,越久越筋道。
這道工序很重要,也很費力氣,操作不當就會影響粉條韌性和口感。麵糰不能太硬,也不能軟,硬了條子漏不下來,軟了漏出的條子容易折斷,弄不好就會成為一鍋漿糊。
等到幾人覺得澱粉糰子差不多,可漏絲了,就由紀老爺子和紀老六兩個老把式開始在土灶臺上的開水鍋裡漏粉。
紀老爺子左手端著漏瓢,右手背不停地打擊瓢裡的粉團,不快不慢地讓絲條沉入沸騰的開水鍋底再浮出水面。紀老六則負責往漏瓢裡添粉團,動作要輕快,要和紀老爺子配合得非常好。
楊氏將開水鍋裡煮好的粉條甩進備好的冷水盆中冰一下,再由陳氏把冷水盆中的粉條放到另一個冷水缸裡,在冷水缸裡不斷擺動,直至粉絲鬆散為止。
最後,紀滿川幾個漢子將粉條掛到院裡用木頭打好的橫架子上冷凍,基本上就算大功告成了。
如今滴水成冰,做出來的粉條掛上去很快就被凍住,這樣在回鍋浸泡時就不至於粘成一團,所以以往有錢人家做粉條,也都選在這個時節。
粉條好存儲,不易變質,年前做好的粉條,過完年第二年都可以吃。
儘管紀老爺子和紀老六兩個人時常換手,輪流漏粉,但幾天粉條做下來,紀老爺子的手腕都要提不起來。
紀滿川見狀便說:“爹,以後就讓我們兄弟們來漏粉條子吧,你這年紀大咧,吃不消。”